高研班,利益的杠杆
高研班其实早己不是教育行为,而是市场化的商业运作,开班的为了赚钱,上课的为了预期获利。
开办高研班文雅一点叫创收,说白一点叫捞钱,高研班一期几万元到十几万元,有的短期高研班一节课一万元。
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异功效吗?其实,参加高研班的学员个个心知肚明,昂贵的学费只是一种“投资”行为,大家都知道一纸结业证书,既不能纳入国民教育序列,炫耀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关键是可以成为某某门下的弟子,水涨船高,画价能上涨,润格会提高。所谓书画的“软黄金”、“印钞机”的个人时代指日可待。
指报道,某一地方美协办班,学员大多数成为美协会员,作品参加地方美展,高研班成了个人与作品包装的有力推手。
高研班 | 荒诞的逻辑
“混个脸熟”,高研班交朋结友,积累人脉,这本无可非议,书画家也食人间烟火,也有七情六欲。
问题是高研班的背后却是暗流涌动,很多人在高研班借名家任教之名大肆渔利,名家与大师只是提供照相的模特,若有蜻蜓点水式的教学也算是学员的幸运。
中国书画讲究师承,高研班并不提供拜师学艺的平台,那些名家和大师也不直接传授书法画艺,只是陪学员们照照相,聊聊天。
小有成就的书画学员也不在乎能学些什么,只是需要一张相片,一个几近虚无的身份,然后以大家弟子现身江湖。
一个人进高研班,与书画名家沾上边,书画价格马上升位,这本身就是一种荒诞的逻辑。
高研班 | 浮躁的催化剂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任蒙先生认为,中国书画艺术不只是需要天赋,同时还需要严格的基本功,而这种基本功必须假以时日,甚至是一种水滴石穿的缓慢历程,很多人练了许久还写不出像样的笔划。谁想一摸毛笔就能够写出书法来,是做不到的。
古代有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染的故事,也有怀素书蕉和唐代书画家郑虔“柿叶学书”的传说。
而高研班写照的是当代书画家急功近利的心态,大家企图绕过基本功而“速成”,越来越显现出艺术的浮躁。
高研班 | 批评无尺度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高研班多见的是利益的往来,金钱的输送,缺的是真正的艺术交流。
画家杨之光先生说:“艺术界早就应该整顿了。是钱、钱就是画,就已经扭曲了艺术本身的价值了。”
中国书画,博大精深,尽管古人将书画艺术分为九等,审美的差异却使书画标准无法量化,界定还是十分模糊。
高研班的名家因为他们是“公众人物”,在圈子内极具话语权,评判无尺度,学员一件普通的作品被赞赏或极度赞赏后,画价升值,价格不菲。
有专家指出,现在的高研班,也就是中国画高级创作研修班,有一定炒作的成分。
真正的艺术价值需要沉淀,那些经不起时间推敲的作品终会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