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这几年书画市场的发展,相当部分的投资者在判断作品的优劣、真伪和价值上有了很大进步,运作高招迭出。
高招一:快速出手跑短线2002年上海东方国际秋季拍卖会上,一位买家花了4400元将海上名家张大壮的《鲜虾蛤蜊图》收购,随后该买家将作品又送至上海崇源拍卖公司,结果在2003年春季海派书画专场上以1.21万元的价格拍出,从买进到卖出仅用了5个月时间,赚了近两倍的利润。
高招二:异地买卖赚差价去年3月上海信仁书画拍卖会,黄胄一件估价2万多元、有上款的《五驴图》,被一位北京买家以3.3万元拍得。据他所说,黄胄的作品在近几年的北京市场上十分“牛”,这幅作品如出现在北京的拍卖会上,4万元以上成交肯定没有问题。
高招三:放长线钓“大鱼”
用时间换利润空间,这是具有前瞻性的长线买家惯用的操作方式。如1997年,陆俨少的《万山红遍》以24万元被一买家拍走,几年后的今日,有人愿出50万元收购。又比如现代名家李苦禅、黄胄等人的作品在早些年价格都不高,现在他们动辄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当年一些投资者都是以收藏的心态介入书画买卖,若干年后往往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回报。
四大估价看点
人人心里一杆秤。相信每个人对作品的估价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合理判断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投资回报。
看点一:作者的名望名人字画,名头越大,市场地位越高,价格也越高。像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等大家,因为名望高,即使一平方尺画或是并不代表他们水平的应酬之作也是高价;而小名头的作品,尽管有相当的艺术水准,但不能和大名头的一般作品的价格相比。
看点二:内容和题材一般而言,收藏者对人物花鸟的吉祥题材、高雅的山水题材以及一些稀有题材较感兴趣。而在传统中国画中,以山水最高,人物次之,花鸟第三。从拍卖会上的情况看,画的价格要高于书法,这主要是由于画的创作要比书法来得复杂,难度也比书法大。
看点三:样式一般立轴高于横幅,纸本优于绢本,立轴要在五尺以内,横披要在五尺以外,手卷以长一丈为合格,越长价值越高,册页、屏条为双数,册页以八开才算足数,越多越好,屏条以四面为起码数,十六面为最终数。
因为书画家对书画的样式各有所擅,所以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张大千擅画巨幅,陆俨少擅画册页、手卷,林风眠擅画镜片,林散之擅书立轴,于右任擅书对联,自然其价格也就高。
看点四:存世量作品的存世量越少,年代越久远,其价格也越高。此外,不同的时代、地域往往会崇尚不同技法和风格,所以是否紧跟“时尚”,也是决定书画作品价值的因素之一。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市场一度对写意画家作品颇为看好,而近几年来,工细类的作品受到崇尚。
五大淘金渠道
由于种种原因,同一幅书画作品的价格因时、因人、因地而异的情况比比皆是,这自然就造成了一些投资者在购藏书画时的迷茫和困惑,他们往往不知去何处选购。对此,记者咨询了有关专家,请其为投资者们指点迷津。
渠道一:拍卖会当前各地大中小型、规模各异的书画拍卖会此起彼伏,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宗旨下,拍卖会对推动和促进书画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由于拍卖会上会有一些稀罕的佳作现身露面,由此吸引众多买家汇聚一地,因此价格往往水涨船高,投资者也可能因此增加了投入成本。
渠道二:书画商在风格不同的画廊中,投资收藏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投资能力,在明码标价、档次分明的书画作品中选购。书画商们有着最新的市场资讯,如能与他们交上朋友,还可以委托他们帮助留意自己所需的作品。目前全国以销售大名头书画为主的著名百年老店包括上海的朵云轩、北京的荣宝斋、南京的十竹斋和苏州的古吴轩等。
渠道三:画家直接从画家手中买画,无疑是购得名家真迹的最可靠途径。当然,它也存在着名家不易接近、多数只卖一般作品以及开价不稳等弊端。
渠道四:书画笔会每到逢年过节,各地的美术机构和团体以及画廊会邀请当地名书画家前来共同现场创作,开设书画笔会。这种笔会上现场创作的作品,其售价一般要低于其他书画销售渠道。当然,书画笔会一般都是不定期举办,收藏者们惟有“守株待兔”,而不能主动出击。
渠道五:同行“串货”
收藏者们还可相互“串货”,这可免去画商开店费用、拍卖公司投入经费等在作品上增加的价格成本。当然,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有一定收藏史的藏家,因为手中有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