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是什么?是笔墨纸砚?是工笔写意?诸如此类,仅是一种文化误读,还是一种‘景观化’的描述……”日前在墨西哥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 “之间·中国新水墨作品展”上,水墨这一媒介正在为墨西哥人民提供一个观察当代中国的窗口。这个由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与广东省文化厅等共同主办、广东美术馆承办的展览,希望能让不同文明背景的人们了解到,传统中国画是基于中国哲学观看世界、认识世界与表述世界的方式,同时也是文人平衡精神与外部世界之间矛盾的有效方式,为当代中国无数艺术家在探索现代转型过程中提供了不同样本。这是中华文化走出去过程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案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他强调,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塑造国家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这些重要论述,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根本遵循。
回顾过去的2017年,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成果丰厚。仅以美术为例,国内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引进的各类国际性展览十分丰富,而与此同时,中国颇具特色的展览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也较以往更为频繁、从容。
“引进来”与“走出去”。一方面,由于博物馆、美术馆专业化建设的推进,引进国际上顶尖博物馆的精品频率越来越高,“引进来”更占主动性;另一方面,包括美术馆、画院、美协等在内的美术界各机构,通过不断摸索,培育了一些经过实践检验与多方打磨的展览品牌,“走出去”更加自信。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引进和推出了伦勃朗系列作品、大英博物馆百件文物、意大利设计艺术、白俄罗斯的国家美术馆典藏精品、德国8展览等。但是从对外交流展览的总量来看,引进来的展览多、走出去的展览少,说明走出去的空间和潜力还有待发掘。
群展与个展。据有关机构不完全统计,2017年对外交流展中,群展与个展比例约为3∶1,这个数字远比现实乐观。总体看来,艺术家个展的数量远远多于以群展形式出现的展览。一方面,艺术家个人交流更为频繁和丰富,这是常态,另一方面,群展的缺乏也说明文化交流的集约效应和展览的大品牌建设还有待加强。与国内引进的国际著名艺术家展览如德国的马库斯·吕佩尔茨、肖恩·斯库利、朱利安·罗斯菲德、詹姆斯·特瑞尔等在清华大学美术博物馆、昊美术馆、西岸美术馆展出相对应的,是中国艺术家蔡国强、邱志杰、王易罡、宋冬等人的作品进入西班牙国立普拉多美术馆、俄罗斯普希金国家艺术博物馆、荷兰范阿比美术馆等展示。进入西方主流场馆展示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个展数量高于有影响力的群展。
平台建设与政府扶持。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得到了加强。以此为契机开展的交流渐渐增多,这主要体现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城际文化交流的深入,很多对外交流项目依托于敦煌文博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平台开展起来。在政府支持和政策扶持层面,国家艺术基金在“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上的拓展即是一例。根据近年来该项目的申报和执行情况看,仅展览一项,其内容、形式和获得支持的力度均呈正比发展:2015年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共107项,其中美术类44项;2016年传播推广资助项目共151项,其中美术类47项;2017年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181项,其中美术类67项。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推广传播的艺术形式从传统手工艺、漆艺、陶瓷、唐卡、金石篆刻、艺术摄影到工笔画、油画、版画、装置艺术、纤维艺术,范围十分广泛。另外,关于传播体系的硬件建设方面的项目也日趋增多。
推广模式与人才培养。引进来的过程中,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太庙艺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共同举办的“德国8”大型展览项目,提供了新的合作模式,即集合北京七个场馆的力量,集体策划,在一个特定时节合办艺术项目,共同追求艺术展览氛围的影响力和大展品质。而作为“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的牵头单位,中国美术馆正积极响应文化部推动的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文化机构共同建立丝绸之路合作联盟计划。为了更好地培养美术相关人员,在人手不够的现实情况下,中国美术馆携重要展览到墨西哥办展时,找来了100多个墨西哥年轻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他们身着中国旗袍,用西班牙语来讲述中国美术馆和中国美术的故事。中国美协的“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则通过持续推动青年美术人才深入调研国外当代美术现状,以课题的形式开展策展调研与实践,储备人才。
2018年伊始,都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展览计划“走出去”呢?
据了解,今年中国美协将继续举办好中国美术世界行——赴希腊、马耳他、西班牙、捷克等举办展览。“艺术与和平——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是中国美协2016年启动的国际巡展项目,是从历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遴选部分中国艺术家作品,送往国外进行巡回展出,在展现中国当代美术发展面貌的同时推介北京双年展,加强中外美术交流与合作。
据中国国家画院外事部门介绍,该院将持续推动品牌在国外巡展,以进一步彰显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气派。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即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精品国际巡展,集中当代中国画精品百幅,在德国和乌克兰展出; “中国风格”展览在法国、白俄罗斯、埃塞俄比亚、柬埔寨展出; “中华意韵——中国当代油画巡展”继法国巴黎取得成功后2018年将前往意大利。
此外,美术馆系统走出去的姿态将比往年更为积极稳健。如中国美术馆将携馆藏的国画、油画、漫画等经典作品,到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比利时漫画博物馆等地展出。中央美院美术馆的“兴起: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声音”将在英国的8家公共艺术美术馆同期举办。浙江美术馆的“湖山胜概——中国水印版画展”在国内展出成功后,接到了不少国家的邀约, 2017年曾赴日本静冈展出,2018年7月至8月将赴捷克交流展示。湖北美术馆的“中国大漆走世界——湖北美术馆馆藏漆艺作品展”继2015年在埃及取得成功后,2018年将赴德国中国文化中心展出。
此外,在引进展方面,来自泰特美术馆的英国风景画展、来自希腊国家当代美术馆的“希腊当代艺术展”等重头展览将走进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激浪派艺术回顾展”“英国艺术家马克·奎恩专题展”,清华大学美术博物馆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物馆馆藏精品展”、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关山月美术馆的“发明的精神——哈格利博物馆与图书馆藏美国19世纪专利模型展”“2018中韩水墨艺术交流展”等也特别值得期待。
较之上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家去国外办展的被动选择状态,如今,中国艺术家乃至政府去西方办展更加积极主动。随着全球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到国外举办展览。但是与我们引进国外艺术展的速度相比,我们走出去的步伐还是比较缓慢。中国艺术的国际化道路如何走得更远?有专家建议,一方面,国内美术馆、艺术机构以及策展人要加强与国际相关机构的直接对等交流,另一方面,要多总结国际化推广的经验尤其是要遵循国际化的语言和交流方式,推动研究成果和传播方式的更新。中国艺术要走向国际,并获得相应的话语权,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坚持国家站位、全球视野,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与促进政治互信、经贸往来统一起来,切实发挥文化在促进民心相通、保障合作共赢、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统筹协调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三种方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彰显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