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天人之艺落人间——浅析当代书画名家溥石先生作品
信息来源:人民网 | 阅读次数:2006次 | 更新时间:2018-01-25 09:04:37
《说文》载:“溥,大也”。《增韵》载:“石,山骨也”。溥石者,大山之骨也。溥石先生幼承家学,习书画篆刻。后拜于名家任杰生先生门下,又旅居欧洲,再留学扶桑,十载而归。现为京师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客座教授。先生于授业之时,潜心求索中国书画之精髓,与古对话,承继前贤风轨,不为俗工道。又将东西方文明结合,融传统与现代文化于一炉,于心摹手追、澄心静观中,臻“溪山有雅客,洗心悟白云”之境。早年,与董寿平、启功、溥杰等大家共展于日中友好书画展,后又多次于荣宝斋结集并展。近年,多展于北京、东京、香港、美国旧金山,韩国,台湾等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公报》《中国书画报》《世界日报》《收藏家》《中华美术》《书画频道》等数十家刊物及电视台均有评论报道,诸本个人画集陆续再版。
天风海涛,高山深林
刘熙载《游艺约言》言:“书要有金石气,有书卷气,有天风海涛、高山深林之气。”其于《书概》中又言:“论书者曰苍、曰雄、曰秀,余谓更当盖一深字。凡苍而涉于老秃,雄而失于粗疏,秀而入于轻靡者,不深故也。”
有书卷气,才能入古茂疏秀之境;有金石气,方能具雄深雅健之力。若得“深”字,可治百病,慢慢领会“深”字之意,便无种不妙,无妙不臻。但真正能做到如上般别创新格的书画家并不多,溥老可算是其中的一位。溥老仙风道骨,学贯中西,遍游四方,正如郭若虚云:“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溥老之书,以意为书、追求韵度,风骨雄峻,气韵丰厚,可谓“无需故作惊人笔,书到性灵品自高”。
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元人倪瓒有云:“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卧游”是心灵的超然远行,而不只是外在自然的观赏。
溥老常遍游名山大川,尤喜蜀都,入蜀方知画意浓,于卧游一境,可谓渐臻于精矣。面对传统之外,直接面对造化的写生,才是溥老绘画之精髓。画作近看只是笔,参差错杂,不辨所画为何物,而矫健飞舞,姿趣横生;远观则层次井井,阴阳虚实,不异一幅极工致之作。诚如倪瓒所赞“一畦把菊位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溥老之画挂于壁,便可“尽山林之想。”“不下堂奥而坐穷泉壑”,古人绘画的最高境界,就这样被溥老参悟了。
咫尺之境,古韵绵长
“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扇面画于咫尺之境便可寓情感、展才华。扇面虽小,其神韵却不逊巨制。
溥老创作的扇面画灵活运用书法写意的点线、色彩浓淡的变化,可谓“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扇中”。赏溥老之扇面画,多是林泉高致、溪山雅客。视觉上延展深邃,笔墨淋漓。构图中意境高远、章法巧妙。每幅作品都经营出虚实结合、重叠掩映,笔触间深浅错落、浑然天成。溥老笔下的山河已超越了画之形态,一花一木、一山一水都熔炼了画家的灵魂,折射出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澜;一笔一思之所之,无不极彼身之流连、穷心性之寄托。欣赏溥老的作品,则如行云流水,清新和畅;纵观其全貌,则气度弘达,自然成趣。如此“大手笔”,非大智慧、大胸怀者莫为。
书画之功,“非一朝一夕所能尽美。俗云:‘书无百日工。’盖悠悠之谈也。宜白首攻之,岂可百日乎”。观鹤发童颜之溥老,赏其书画之杰作,真仿若天人之艺,散落人间!
- “重走新安路——安徽省书画院人物画邀请展”在合肥开展
- 倪继周:奉献给书法艺术和慈善事业的书画家
相关动态
邓以蛰:画法与书法的关系全球艺术财富上榜画家:彭水影学术价值及市场分析写实与写意: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趣味书法——中国文化的核心赵晶:明代画院画家的选拔与日常 刘汉娥 :连环画当年的辉煌是怎么出现的?冯嘉安:容庚书画鉴藏中的身份焦虑中国画欣赏三大看点:气韵、笔墨、章法!北大教授朱良志谈中国艺术:从自己的真实生命体会出发,就是创造永恒曹俊:探索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一个范本谢丰、杨代春|润物无声 高校如何做到“文化育人”?古装剧该如何创新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书法家推荐
郝乃元
韩智全
王震
刘永健
李茂云
彭海峰
姚勇会
吴以道
杨剑华
华一民
- 画家推荐
陈碧海
杜五栋
陆越子
王志伟
刘源泉
刘燕声
罗小珊
张迎春
涂紫期
李琳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