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论林散之先生的书法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2062次 | 更新时间:2017-12-08 09:39:37
林散之被誉为“当代草圣”,同时被评为“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无论从书品还是人品的角度来衡量,都无可非议。放开暂时的名利,“一生只与古人争”。林散之埋骨长江之畔采石矶,与李青莲比邻而居,修建了纪念馆,其中有大量真迹作品陈列。我有机会接触到林散之很多的书法作品,时时感受与反思,但崇敬并非崇拜,对于大师也不能盲目崇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算是王羲之的书法,也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也只是一家风范,而不是整个书法史的全部,同样有“趁恣媚”的批评,但一切并不影响后人对王羲之书法的认同。
浏览整个书法史不难发现,有成就的杰出草书创作数量不多,出类拔萃的大师更是少之又少,因为草书需要高超的技巧,但仅有技巧还不够,必须有岁月积淀,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胸襟,有超人的才情,技巧只是基础层面。从这方面来说,必须择一正书固本溯源,而后再涉猎草书。所以林散之说“六十岁后再作草书”并非故作虚言,而有切身体会,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到六十岁之后再作草书。古人学书积累比今人深,时间可提前一些。目前书坛对草书重视程度过于强化,认为草书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形式,造成误导。我认为,篆隶楷行与草书是并列的,不能认为草书高出一筹,以此来衡量书家在书史中的地位。米芾行书创作高迈无前,被评为“千年书家”之首,但草书格调不高,成就不如行书,却丝毫不影响他在书史中的地位。在任何书体方面,如果想超越前人,皆非易事,颜真卿楷书化褚遂良而出,柳公权楷书化裁颜欧,同样意义非凡,不可小觑,只不过今日已习以为常,并不能说比林散之草书出现意义小。
我认为,杰出的草书大师应该有“自我之见”,既要有超越前人的创造,也可以让后学者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如怀素之于张旭,黄庭坚之于怀素,王铎之于怀素,毛泽东之于旭素,莫不如此。从创造性方面来说,林散之比毛泽东和于右任都要逊色。毛泽东晚年草书已从旭素中走出来,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草书气势万马奔腾、直冲云霄,林氏无自然法相比。从结字方面看,毛泽东结字含有丰富的构成意识,他的一些经典题词,如“人民日报”、“向雷锋同志学习”和“为人民服务”等,布局谋篇,令人百观不厌,主要得益于自然天成的空间分割意识,在这一点上,林散之也未能突破前人法。林散之晚年草书有些字形刻意拉长,让人感觉很别扭(当然,所论不包括他临终前所创作的一些作品,因为生理原因,无力提笔和控笔)。于右任前半生专攻魏碑,晚年致力于“标准草书”。站在整个书法史发展的高度来讲,于右任将魏碑中墓志、摩崖和造像相结合,使民国时期碑学创作出现新的高峰,有筚路蓝缕之功。至于标准化草书,则开一代新风。虽然就书法史来说,只是一个点,而非一个链。对他本人而言,仍然有独特创造,成功地将二王书风和碑学创作相结合。从线条方面来说,林散之草书实出董其昌临怀素《自叙帖》。墨法方面,林散之用墨技巧高超,但这种墨法并非是他独创,而是取法黄宾虹,将黄宾虹绘画中的用墨法应用在书法创作中。
林散之一生淡泊名利,清贫过日,恪守知识分子的气节,是有大学问和大性情之人,个中滋味,尽是人世阅历沧桑。效法吴昌硕“一月安东令”做法,谢官归田。但一生缺乏大起大落的人生体验,所以他的草书缺乏超人的气势,只是一种文人自怜式的清幽,有人评为“寒俭气”,有一定的道理。在民国至当代的三个代表性草书家中,毛泽东和于右任是大政治家,笔下自然烟云万象,气象万千,林散之和他们宏阔的人生经历相比,自然不可相提并论。他书法的气势格调甚至还比不上吴昌硕、潘天寿、沙孟海和陆维钊等人。与王铎相比,就更显得“小气”。王铎在五十岁后草书已经进入创作的自由之境,气象宏阔,虽不乏草莽之气,但大气开张,“气吞万里如虎”,有龙骧虎步、振衣千仞的大美。林散之进入创作高峰期已是暮年,多文人气,却已无法激起彭湃。如果说王铎草书如万马奔腾、白浪滔天,林散之草书则是清幽小溪、涓涓细流,虽不失为一家风范,而只适合于书斋中清赏雅玩,晚年一些作品牵丝连笔过多勉强,上一个字末笔连着下一个字起笔,好学者更是趋之若鹜,反为人所诟病。所以将林散之作为自旭素、王铎以来的第三次高峰还有待历史的定论,毕竟王铎已经站住了三百年。
当然,应该了解世人对于林散之草书出现的心情。自晚清碑学兴盛以来,草书没落,大师匮乏。但“圣人”之名不可随意加在某个人头上。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此后无人并称,王献之成就不让其父,亦无“亚圣”之名。张颠被称为“草圣”,怀素草书成就不输张长史,堪称伯仲,同样不称圣。按照草书创作成就来说,草书历史中可称圣者尚有黄庭坚和王铎,但如果圣人的头衔如果可以随便加在某个人头上,皆冠以“×圣”名,则“圣人”权威性就不存在了。对于后学者,乃至整个书法史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学习书法需要清醒而深刻的批判意识,如果没有“恨二王无臣法”与“一洗二王恶札!”这样近乎极端的批判,则书法就不能走出二王书风定势,早已停滞并消逝于历史的时空。在书法历史定位评价方面,尤其是针对现代人,拔高几乎是通病,而拔高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一分吹成十分,第二种情况则是五分吹成十分。任何书人都要面对历史的选择,回到自己应有的坐标位置,前一种是从大师泰斗变成被后世遗忘的书家,徒有虚名、鄙薄唾弃;而后一种则是从大师泰斗变成一般书家,清代的张裕钊便是一例,尽管在清代碑学书系中有一席之地,但绝不是康有为所鼓吹的“国朝第一”,当今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人。作为散老本人来说,他也是极力反对的,而自认为“能站住三百年再说”。历史定论需要时间。林散之草书在当今书坛来看,确实属于不可多得的草书家之一。对于林散之草书客观的评判,并不会减少对他的仰慕之情,仍当为楷模风范。
作为二十世纪最后一批使用毛笔的人,林散之一生浸淫书法,在草书领域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就,尤其是他做学问的方法,在诗学方面的成就,以及为人处世的品质,无疑是当代书坛最值得尊敬的代表性书家之一。但对于书家评价,我们不应当迷信任何权威或大师泰斗,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因为不存在没有任何瑕疵的创作,也不存在某个书家所有作品都会是经典之作。
我们只相信能说话的作品,相信时间。
- 丹青翰墨抒情怀 痴醉魏碑见风骨
- 12月23日在太清宫举行爱心认捐书画艺术品
相关动态
张旭光:书法如何才能创新?孙甘露:连环画是我的文学“启蒙课”之一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沈晨:要保持创新姿态 创作体现中国精神的艺术精品“黄宾虹”与“成双”喜获两项大奖 成都市美术馆何以破圈? 傅军丨将生命体验转化成时空的诗意重构丁申阳:《平复帖》与中国书法鉴赏之道广东美术馆:筑就广东美术新高峰许晓生谈策展:传承与发扬院风力量 促进当代美术研究范迪安谈主题创作:面对图像时代,艺术不能仅从艺术史中来 以书画展现“阅读之美” 没有情趣的画家,就是匠人充满创造性的欲望,却拥挤在只为“创造性”而创造的窄路上
- 书法家推荐
李文行熊廷刚陶锦忠祁亮包良达徐和平廖宏斌匡青海姜寿田刘健
- 画家推荐
王子彬蒋庆北郭玉莲侯树林吴思林孙玛侬李学松吴上炜俞朝富李德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