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徐立平(油画) 300厘米×800厘米 2017年 宋 克 郑 艺
“他的每一次巡边再平常不过,陪伴他的是一台老旧的半导体收音机、一架望远镜和一群羊。可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老人,在一片无人区里沿着一条边境线执着巡守了53年……”他就是鲁迅美术学院的牟达器、付巍巍、张贯一创作的油画《边境线上活界碑——魏德友》中的主人公魏德友。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有许许多多像魏德友这样奉献在基层一线的普通工作者。他们敬业奉献、实干担当、忠诚爱国、踏实前行,以朴实无华的付出展现了基层党员、普通民众对于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中国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如罗阳、廖俊波、龚全珍、李保国、阎肃、黄大年等。他们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闪亮精神坐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是当代中国人民良好精神风貌的代表。10月10日起,由中宣部指导,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全国各美术院校、专业画院、部队创作单位的42名艺术家共同参与,由21件现实题材主题创作构成的“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持续至10月29日。
展出作品均是3米×8米的大尺幅创作,多是生活中熟悉的人物面孔,然而,在观众眼里,在这个独特的展示空间里的“他们”却显得要比常人高大许多——这些作品所表现的人物来自全国各行各业,既有领导干部、基层党员,又有知识分子、医生,还有政法工作者和部队官兵,他们是时代先进人物,更是民族榜样力量,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的无数个感人瞬间和时代群像。在这次聚焦“中国梦”的主题创作中,画面人物身上所凝结的精神力量和理想追求,超越了画面本身,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深刻的感悟。而对于艺术创作者、广大观众来说,走近画面、 品读真实,不啻是一次受教的过程、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们选取几个关键词,来解读作品和创作过程。朴素与亲切
油画《高原“守护神”——郭毅力》作者、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员孙立新说,研读郭毅力的事迹,感受着他对祖国、对西藏的赤诚、无私和大爱,“已经年过花甲的我,竟然连续几夜失眠了”。郭毅力扎根雪域高原38年,跑遍所有基层单位,行程达20万公里,急难险重任务总是冲在第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最艰苦,哪里就可以看见他的身影。在他身上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鞠躬尽瘁、无私奉献、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但是在整个画面的处理上,作者强调的是朴素、真实。“因为英雄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所以人物造型、动作设计和环境刻画都力求以朴素与真实作为衡量和取舍的标准。”因此,作者把英雄放在生活中一个真实的环境来塑造,不刻意拔高,而是让人可亲可近可敬,力图使观众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在处理具体场景的人物关系时,作者还专门请警卫连的战士做模特,避免脸谱化和千篇一律,防止生硬与扭捏。“在画面构成上,我们尝试将地平线放到同观众视线一致的高度,希望可以使观者感到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就走在我们身边,是我们身边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踏实而又亲切。就像人们欣赏罗丹的著名作品《加莱义民》一样,感受到他就是这个行列中的一员。”创作者在谈到刻画魏德友时如是说。
真实与鲜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的罗田喜这次虽然是第三次承接国家级大型主题绘画,创作《三栖尖兵——刘珪》对他而言却毫不轻松。“虽说自己是从战士的行列中走来的,但真正进入创作中,才体会到从生活到艺术的跨度之大、要求之高,不能有任何懈怠!”为此,他先后来到东部战区“硬骨头六连”、南部战区陆军第74集团军某特种作战旅,深入生活,与官兵同住、同吃、同训练。在这幅油画中,作者将中国的写意精神融进传统西方油画之中,既避免了追求细节的真实、面面俱到而导致的匠气,又使画面在保持厚重真实感的同时,透出鲜活生动之气。
海军政治工作部秦文清、王睿在创作中通过与创作对象的交流反馈,不断调整创作细节。谈到油画《英雄壮歌——海军372潜艇》创作时,秦文清说:“已晋升为少将的372艇遇险时的指挥员王红理,来京开会时专程到画室看我们画布上的创作,贡献了很专业的宝贵意见。八一建军节期间,372艇代表队的战士参加海军基层文艺汇演时,多次悄悄在画室外观看。我们得知后,在汇演结束、他们即将返回部队的头天晚上,邀请官兵们来到画作前观看,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很兴奋,指点着画中人物,寻找各自的对位……”创作者认为,这次主题性创作彰显的是主流意识的价值观,弘扬的是美丽中国人的正能量,一定是以情动人的,也必须是鲜活的。细节与节奏
除了立意、构图等因素,细节的刻画对于一幅作品的成败也十分关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高级技师徐立平,从1987年入厂以来,心无旁骛近三十载,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被称为“在炸药堆里工作的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宋克、郑艺谈到油画《大国工匠——徐立平》时说,他们阅读徐立平的事迹,观看短片,走访和现场采访,是有感而发、有感而画。这幅画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界限,借用现代电影里经典的蒙太奇手法,将不同时空的人物重新组合在一起,既体现了时代的特性,又有别于常规的历史画。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设计,其中一把小小的“立平刀”,就是这些技师在平凡的岗位中对工匠精神的最好阐释。中国画《不忘初心的法治工作者——汪勇、邹碧华、李培斌、孙波、陈清洲》描绘的是群像,同样采用时空组合的手法,其作者、中国美术学院于振平说:“重大题材创作不应一味地追求大场面,也要突出人物的刻画,注重人物形象的精神面貌,包括人物的姿态要与本人贴切、自然而生动。”他十分注重五组人物的把控,这也是主题创作必须注意的问题,画得像不一定是标准,传神才是目的。
温度与深度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舍弃安逸的小日子,与春风村人民同甘共苦,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走上了一条“特色产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一体化发展的山区新农村科学发展之路,把一穷二白的“石头村”、落后村变为全国文明的富裕村,形成了“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在创作中国画《春风村的领路人——王家元》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庆和将画面设定为村民开会的场景,大伙儿围绕在王家元左右,在背景处理方面,选择了在宜宾地区群山环抱之中加入了果园、树木等生活因素,使画面与生活更贴近。
在这一创作过程中,生活的温度与艺术的深度互相作用。“通过这次创作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艺术创造一定不能远离生活。作为学院的教师,在教学一线工作的同时,也要多一份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样以自己的创作经验影响学生,不仅是一种鲜活的教学方式,在学院教学中传递正能量,更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刘庆和表示。遵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创作理念,走出校园,走向生活,在社会发展的热潮中感受时代风采,记录人民群众的情感和精神面貌,逐渐成为美术创作的一个趋势,也是此次高校创作团队的收获。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这些“最美中国人”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浓墨重彩书写美术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