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希宁先生艺术简介:于希宁(1913~2007)山东潍坊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名誉院长。早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受业于黄宾虹、潘天寿诸大师门下。自1936年起,先后任教于上海奇峰国画函授学校、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山东艺术学院。生前曾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五、六届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委,山东省文联名誉主席,山东省美协名誉主席,山东画院院长等职。于希宁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花鸟画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是具有诗、书、画、印和美术史论全面修养的学者型艺术家,是山东省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和学科创建者。他在艺术教育领域,辛勤耕耘70年,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为祖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于希宁以“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为座右铭,在绘画中强调国魂、画魂与人魂的统一,拓宽了传统花鸟画的人文境界,成为20世纪中国花鸟画半工半简语体推陈出新的杰出代表。尤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他以梅花为主要创作题材,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艺术语汇,形成了壮美明丽的艺术风格,既弘扬了民族绘画的艺术精髓,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达到了中国花鸟画艺术的新高峰。著有《论画梅》、《于希宁诗草》、《于希宁论艺术》等多本学术著作,以及几十部教学画册和大型专业画集。
于希宁的一生对艺术勤奋执著,对学生谆谆教导,对祖国一片赤诚,他多次向国家和社会捐款或捐赠书画作品。1983年为山东省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捐赠作品30余幅。1998年为支援抗洪救灾捐款15万元。同年,捐款25万元在山东艺术学院设立“优秀中青年教师奖励基金”。2003年为支援医护人员抗击“非典”,向山东省卫生厅捐赠作品10幅。2005年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100幅。2006年向山东艺术学院捐赠作品60幅,并捐款80万元设立“优秀学生奖励基金”。于希宁以真诚而朴实的行动彰显了“德艺双馨”的深刻内涵。2005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在中国美术馆为其主办“于希宁捐赠作品展”。2007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其“山东省文化艺术终生成就奖”。‘
于希宁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又是一个飘雪的季节,山东艺术学院建起了“于希宁中国画艺术纪念馆”和“梅园”,望着梅园里老人的雕像,跟老人家在一起的日子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他跟画界同仁及师友之间的友情趣事也清晰地呈现在我的记忆中。
永远的老师黄宾虹
黄宾虹先生是于老1933年在上海新华艺专求学时的老师,于老从内心特别崇敬他,七十多年来一直把他当作自己行为的楷模,于老一丝不苟得治学态度,锲而不舍得探求精神,都是受到黄宾虹先生的影响,甚至包括晚年作画的一些习惯都带有先生的影子。于老多次跟我讲,宾虹先生晚年爱用宿墨,每一幅画都是多次施墨才能完成,这种浑厚华滋,似非而是的艺术效果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身体的局限性,是一种无奈,年龄大了,没办法天天研磨,眼睛看东西也浑沌了,正是这种条件的局限性,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形成了黄宾虹独特的笔墨形式和艺术面貌。有时候,身体条件的劣势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转化成艺术上的优势。想到于老晚年的画,那种墨与色的反复皴擦所产生的苍茫浑厚与润泽岂不如出一辙?
上世纪三十年代于老在上海求学时,曾画过八幅工笔花鸟册页,请宾虹先生指教。黄宾虹看后十分高兴,欣为题写了“世称黄筌富贵,徐熙野逸,明贤钩花点叶,遂兼两家之长,至陈老莲写双钩花鸟,秀劲古艳,独步一时,志存大雅,希宁学兄此作近之。”对一个二十几岁的学术学子,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鼓励。
“四十年代,我在青岛教书时,有机会到北平走走,借机向老一辈专家请教,每次都要到石驸马后宅看望宾虹老师,同时带上作业请教。宾虹老师居室简陋,迎门置以木框大书架,地上铺了一床苇席,他看书往往是从书架上取下,坐在席地上阅读,所以经常是许多书开函乱置,人入室内要慢慢插空落脚。有一次宾虹老师拿着一本书竟躺在书函上入睡了,实在惊人,这一教育一生难忘。”这是于老1977年2月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的一段往事,60年来一直铭记在他的脑海里,成为他学业的榜样与精神的楷模。
1947年,35岁的于老在北平中山公园举办画展,黄宾虹先生修函齐白石老翁,让于老前往拜谒请教,随后得到白石老翁的称赞和教诲。齐白石、黄宾虹、于非闇、陈半丁、汪慎生、陈缘督、马晋等老一辈艺术家都出席了画展的开幕式,使于老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也成为他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期间宾虹老师在于老的一张白梅上题字“宋元士大夫纯以书法入画,平寿有道,深明篆刻。此桢得古迹遗意矣。”于老为黄宾虹先生治了“黄山予向”、“宾虹之玺”两方石印。这两方小引也就成了宾虹先生晚年的常用印。2006年我编《于希宁诗草》时,其中篆刻部分曾收录了这两方印,是请浙江美术学院王伯敏先生帮忙拓印的印底。
于老喜欢治印,宾虹老师将他收藏的一些秦汉印给他讲述分析,征得宾师同意于老手拓古印五十八枚,宾虹先生一一口释,于老一一注记,这既反映了黄宾虹先生对于古印玺及古文字的研究成果,又可以通过这些文字使我们感受到于老早年孜孜以求,一丝不苟得治学态度以及他们师生之间那份纯真的情感与情谊。这套《黄宾虹藏秦汉印拾遗》已于1997年9月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后学者研究篆刻及古文字的重要资料。
在于老病重住院的最后的日子里,在病房的小桌上,摆放的是《黄宾虹全集》,他生命中写的最后的一幅字是“黄宾虹画宝”。于老用一生诠释了“老师”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