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先生执著于文化艺术事业,无私无畏,艰难曲折,也很风光潇洒,具有传奇色彩。刘海粟10次登临黄山,从23岁一直到93岁,历经70年,创造了高龄画家上黄山的奇迹,一时传为美谈。
1988年8月6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亲自为“刘海粟十上黄山画展”作序。序中说:“杜甫谓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说而今七十不稀奇。刘海粟教授年方九三,十上黄山。啸烟霞,抚琴泉。与奇峰对话,临古松长吟。拥抱黄山,人山合一。跳出云海,吞吐黄岳。古所未闻,今亦仅见。更能抒健笔,化情为墨色。打破古今中西界限,尽兴挥洒,蕴藉无穷。为昔日师长立传,今朝良友写真。山笔交辉,公之于众,与国内外朋友,同享神游之乐。”画展轰动了上海。
1988年7月12日,93岁的刘海粟第十次登临黄山,天黑到达并憩息于云谷山庄。第二天上午到达桃花溪畔作画。第三天上午就登上北海,入住散花精舍,稍事休息,吃罢午饭,海老到阳台观景。黄山不仅雄伟奇绝,更在于烟云中的无穷变幻。然而此时晴日当空,眼前的山峰一清二楚,裂壁千仞,只有峰谷间流动着一块块云影。“好!阴阳之变。”海老满怀激情当即挥毫:忽而用浓墨篆笔铁线,时疾时缓,如同书写狂草一般画出峰峦苍松;忽而用盛满洗笔水的碗泼浇起来;忽而再用浓墨淡墨在水汪汪的画上涂抹。哪像作画,分明是顽童在恶作剧!一小时不到,就完成了这张四尺横幅。老人忘情地说:“我画了很多次梦笔生花,次次都不一样,这是自己同自己较量啊!”海老这次十上黄山共两个月,不算无数书法作品,共创作了50余幅画,这幅《散花精舍写梦笔生花》是精品之一。
刘海粟的画,雄浑苍茫,或水墨淋漓,或色彩强烈。厚重、厚朴、厚实、厚醇,其气魄伟岸给观众强烈震动。海老的画用篆笔铁线,泼墨、积墨、破墨、泼彩而成。该留处不着点墨,该画处层层叠叠反复施加,一切皆归自然。“大胆落笔,细心收拾”是他常讲的一句话,“要敢画”是又一句常讲的话,所以“不好太清爽,邋遢一点”,其实是不落传统窠臼的一法。海老常言要善学古人。他说:“我精于收藏,年轻时常常通宵达旦地临摹古画,要走得进去,但也要走得出来。”
海老十上黄山,有一批老画家专程上山看望他。合作画画时,有人画风比较严谨,力度稍纤弱,画得很慢很仔细。海老站在边上看,久之便有些体力不支微露倦意,助手将他扶在边上休息,他对学生说:“不好太会画啊。宁可不足,不要过头。”好的艺术作品不是没有不足,而是允许不足,在于足与不足能否和谐:和谐时不足而足,不和谐时足而不足。粉饰不足,最后结果大约也只存气绝的空壳了。
十上黄山的又一个下午,整座黄山被浓雾锁住,也把海老锁在了散花精舍里。阳台上,一块木板搁在几把椅子背上搭成临时画台,铺好了纸。海老坐在画台前等待云消雾散。开始时,还偶有松影峰尖缥缈一现,后来白茫茫一片了。时间久了,老人闭着眼睛,手里还握着画笔,一动不动。怕他着凉,助手劝他进屋去,笑着对他说:“外面什么都没有了,连朝南海的十八罗汉都躲起来了。不过我倒看见了黄山的一处新景点。”刘海粟睁开眼,稍一愣神,继而大笑:“好!老海入定。”海老常称自己为“老海”。朗朗笑声,和着阵阵松涛的呼啸声在千峰万壑中久久回荡。这是刘海粟最后一次面对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