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民间需要书院文化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2216次 | 更新时间:2016-05-21 23:00:07
书院传统是民间教育最重要的历史资源。当前,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战略背景下,发掘、发挥好书院传统在民间知识创新和理论维系方面的积极作用,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去芜取菁,促进民间的文化自觉、德性培育以及知行合一,具有现实意义,也是与国家文化建构相辅相成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一,传承民间书院传统,要进一步激发民间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关乎整个民族何去何从的问题。正如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提出中国要现代化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与民主,“但中国要能在世界上站立得起来,成一个独立的国家,要有一种精神上的自信心,那还需要了解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史,自己的社会,自己的优点和特点。”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在文化自觉的问题上走了一段不小的弯路,从有形的物质文化到无形的思想、德行以及艺术审美等方方面面,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断裂甚至濒危和抢救,时至今日,民间文化、传统村落、传统手工艺等依然面临困境,应该说,在政府和专家层面践行推进的同时,民间文化自觉的力量不容忽视。尤其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层面,更离不开民间智慧个体深度的文化自觉。
就此而言,书院面临一个重要的复兴契机,或许短期内不能像过去那样,做到有藏书、有大儒、数十年在书院里研究学问,当前首要的是承担社会的文化普及工作。它不同于“学院派”研究的曲高和寡,也有别于国学通俗读本致力于“成功学”的功利化,而是通过学术研究、讨论、传播等,重申儒学等传统文化精神,重建文化精英的社会网络,在社会层面引起共鸣,从而激活传统的力量,在信息全球化的潮流中担负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功能。
第二,建构当代书院文化,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德性培育。
传统书院与当代以知识教育为主体的大学有一个显著区别,书院更强调德性养成。比如,张君劢提出重建书院的理由和新书院的理想在于,“书院之所以应设,因为除研究学术,增进智识外,修养亦为教育上之一大事。此事为现时专讲知识之大学所未顾到,故唯有另设书院以实现此目的。”所以,书院办学的最高目标也被概括为“道”的追求,道是根本,技是接引,核心是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当前,对社会文化精神的深层建构已经提上显要议程。正如关于工匠精神的阐释与倡扬受到普遍重视,无论是生产制造、人才培养,还是手工艺与艺术创作领域,对于工艺匠心的追溯和研讨都提到了新的高度。当我们的社会开始回望那一缕渐行渐远的乡愁,当工业生产开始聚焦内在的精神,这意味着在经历了一个中高速发展阶段后,各行各业开始回归深入到精神层面,寻找把握内在的肌理脉络、根基构成和意义空间。
当前,我们发掘书院传统,最重要的是培育和践行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民间书院对个体德性的深切关照以及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中,发挥人文化成的精神影响和价值选择作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人文底蕴的贯通,树今日时代的价值筋骨和认同基础。
第三,立足民间书院本元,要促进人才培养的知行合一。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世界一流大学和产教融合的应用大学分类发展,二者的共通之处,在于知行关系的构建。从教育本质上说,回归书院传统、重建知行关系,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比如,钱穆极力反对知识贩卖式的大学教育,反对把学问与做人分开,称赞“私人讲学,培养通才”的中国古代书院制度,其创办新亚书院的宗旨是“在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世界中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梁漱溟于1924年创办山东曹州中学,筹办曲阜大学,主持重华书院,旨在发扬中国文化精神,解救人生问题。熊十力1939年复性书院开讲时强调,书院早就的是经世致用的“德行”之人,“实事求是,勿以空疏为可安。深知人生责任所在,以独善自私为可耻。置身群众之外,而不与合作,乃过去之恶习,因任事势所趋,而不尽责,尤致败之原因”。虽然这些书院主张有文化救国的时代背景,但包含人文情怀、讲求社会责任的教育宗旨具有普世性。当前,发掘书院传统,避免功利化教育,培养全面素质,具有现实意义。
第四,弘扬民间书院精神,要倡导全民复兴读书治学之风。
当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会产生对精神生活的渴求。比如,山东曲阜的尼山书院始建于唐代、建成于宋代,是历代儒家学者讲学的地方,现在山东省为了激活传统、提供更多学习中国儒家经典的机会,将图书馆和书院模式进行结合,在全省图书馆系统建设“尼山书院”,拟在公共图书馆、企业图书馆、民办图书馆中建成153所“尼山书院”,主要举行经典诵读、办国学讲座、讲解礼仪雅乐知识,并传授琴棋书画和传统民间艺术。现在,民间各种类型的文化学术讲座很受欢迎,受众面很广,一般的文艺娱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少人开始对较高层次的学术产生兴趣。一些企业家群体也成立了经典读书会、知行合一研究院等,研读经典,把握更深层次的事业、人生哲学,修养身心。这种全民范围的读书治学之风,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是它打破了专业学术领域、学院教育中比较僵化的学科划分,社会不同领域的人互动,有助于深化整体性的认识,并从整体上提升社会的智识水平。二是有助于把社会实践、生活习惯和读书联系起来,带着问题来读,形成当下与过去的对话,不是把经典文献看成固化的历史,有助于把我们的民族文化里一些弥足珍贵的、恒定的东西继承好。
从这个意义上说,建构当代书院文化,要倡导全民复兴读书治学之风。诚如有专家指出,“我国的公共精神依然欠发达,社会共同体的意识也是较弱的”,“对陌生人不友好的社会是不强大的”,在民间复兴读书治学之风,体认阅读经典尤其是带有根源性的经典的深远意义,也是对我们民族共同体的深度建构。
第五,加强民间书院建设,要倡导民间资本投入建立公益书院书房书屋。
建构当代书院文化,可与当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比如提供书籍、咖啡馆等阅读空间,不定期举办作家签售会、读书会、影展等文化活动,甚至可以利用房地产公司提供场所资金共建社区独立的书院书房书屋,把社区居民作为主要受众,开展读书推广。比如由青番茄网络文化公司运营的咖啡图书馆到2014年上半年已在全国已建成949家,做出了自己的公益品牌,并计划在汽车4S店开设图书馆,并和企业合作为其私人定制具有独特企业文化的专属图书馆,这样开展联合经营模式,拓宽经营项目,也有积极成效。同时,要鼓励发挥民间藏书家的作用,建设知识分子、社科专家的书院书房书屋,开展社会公益交流,重点是突出专业性,比如“美国著名私人图书馆亨廷顿图书馆收藏600万册珍本藏书及手稿,还有部分艺术品;摩根图书馆收藏有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彩绘手抄本和名画,班克罗夫特图书馆主要收藏早期口述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总之,要采取多元举措,倡导民间资本投入建立公益书院书房书屋,发挥切实作用。
第六,建构当代书院体系,要倡导国家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发展民间书院。
鼓励发展民间书院,应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加以支持。国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强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包括“加强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的文化权益保障”。以乡村书屋书院为例,有针对性地加以建设,则不只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化基础服务设施和空间,还可能成为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灵家园,使之不沉迷于网吧,从书籍中汲取养分。还有广大城镇、县乡,建设民间书院,加强对地方文化的研读、讲习,对文化生态具有涵养补给作用。因地制宜的阅读空间、丰富灵活的阅读方式、面向儿童、青年、老年等不同社会群体的特色书库以及以经典、好书为核心的讲习交流,应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内容。书籍阅读和交流是非常朴素的文化传习与建构方式,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应关注民间书院建设。
总之,书院制度发展了近千年,书院文化更行之久远,其中宝贵的人文精神、教育宗旨、文化理念在当代凸显出新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深入认识、发掘和践行。文化践行,是社会立心之举,无论蒙学还是成人深造交流,不忘传统,不失人文,把中华文化的境界和创造力传承光大,都是应有之义,需要切实之举。社会在发展,希望在民间,期待书院文化助益社会发展,焕发新的生机。
- 民国老海报上的美女(图)
- 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书院文化
相关动态
张旭光:书法如何才能创新?孙甘露:连环画是我的文学“启蒙课”之一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沈晨:要保持创新姿态 创作体现中国精神的艺术精品“黄宾虹”与“成双”喜获两项大奖 成都市美术馆何以破圈? 傅军丨将生命体验转化成时空的诗意重构丁申阳:《平复帖》与中国书法鉴赏之道广东美术馆:筑就广东美术新高峰许晓生谈策展:传承与发扬院风力量 促进当代美术研究范迪安谈主题创作:面对图像时代,艺术不能仅从艺术史中来 以书画展现“阅读之美” 没有情趣的画家,就是匠人充满创造性的欲望,却拥挤在只为“创造性”而创造的窄路上
- 书法家推荐
李文行熊廷刚陶锦忠祁亮包良达徐和平廖宏斌匡青海姜寿田刘健
- 画家推荐
王子彬蒋庆北郭玉莲侯树林吴思林孙玛侬李学松吴上炜俞朝富李德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