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绝对是个造“星”的年代。有才华的学生要做“星”,成绩差的学生也想当“星”。艺术类高考成为了造“星”的摇篮。据说,每年全国普通高考艺术类术科考试从报名到考试,考生们转战几个城市,踏破无数铁鞋,只为圆自己乃至父母几代人的“星”梦。
据南方一媒体报道,当前高校的艺术系越来越红火了,除纯艺术类院校外,国内许多综合类高校也纷纷开设艺术系。仅2004年,到广东招艺术类考生的外省高校就多达223间,省内招收艺术类考生的高校也超过了70间;报考艺术类的考生越来越多,去年全国超过了10万人,广东考生达1.2万人,据估计,今年将继续增加。“艺考热”为何持续升温?“星”梦造就“钱”途固然有吸引力,但莫非跟社会发展之潮流亦不无关系?
艺考逐年的扩招,将实现艺术教育“大众化”——这是当前一些学者专家,对“艺考热”的一种较理性长远的判断。这种判断,自有一定的道理。放眼时世,文化艺术的大众化,一直以来都为一些学者专家所鼓吹的终极目标。似乎在这种启发式的意识下,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曾经被视为生活奢侈品,不可理喻、不可触摸的艺术,一夜之间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不单纯是追求五官悠闲娱乐上的艺术享受,甚至连家居装潢的艺术化,音响设置的艺术化等等务求,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因此,有专家断言,从事艺术工作和学习艺术的人逐渐多起来,是一种必然的现象。更不难想象,艺术专业的人才变得是如何的炙手可热了。
然而于此,笔者不禁忧虑重重:学艺术的人真多了,也未必是好事一桩。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例如说,如今每年的高校都在扩招,导致了社会大学文凭满天飞的局面,教育水平似乎一下子提高了几个档次,可就业市场却面临着一年比一年严峻的困境。真可谓得不偿失。倘若,“艺考热”也如此火爆下去,几年后,岂不也是落得个“就业难”持续升温的结局?
物极必反。任何一种教育的完成,需要的,是理性而有节奏地进行,万万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因为眼前某些的表象或利益而搞“大锅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初,在就业工作尚没做足准备完善,人才消费机制还没有踏上正轨运行之时,我们就大张旗鼓地推行扩招的教育“大众化”政策,问题结果大家已是有目共睹的。假如,再不及时给“艺考热”泼一泼冷水,无疑未来的几年,必将为我们本已危机凸现的就业工作,再添沉重的负担!该给“艺考热”降降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