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云,江苏省美术馆馆长,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十八大代表,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中国文联委员,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理事、行书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书协主席,南京市书协主席,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书法展、书法“兰亭奖”评审委员。
荣获中宣部全国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文联“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组部人才局“中央直接联系专家”、“江苏省首批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江苏省首届紫金文化奖章”“江苏省首批优秀文艺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红十字会爱心大使”“南京十大文化名人”“南京中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奥运火炬手等荣誉。两次荣获省部级劳模。
书法作品曾多次获得兰亭奖等全国书法大奖,至今仍保持全国领先。理论专著《书法有法》,10年畅销不衰,创书法理论书籍销售量最高纪录。出版《孙晓云书法·绘画》作品集、《孙晓云书法精品选》《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集.孙晓云》等。成立“孙晓云书法奖励基金”。
12月21日至23日,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大会经过民主程序,选举产生了省书协新一届理事会和省书协第四届主席团,孙晓云当选主席,徐利明、李啸、王伟林当选副主席。
领导不入选 年龄不放宽 职数不突破
这是江苏省书协15年来首次改选,而伴随改革的主席团及理事会的设置,也十分令人关注。“江苏书协的这次改革,得益于当下党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视,也给全国树立了一个标杆。”孙晓云说。
据了解,此次省书协主席团按照一正七副的规模设置,本次大会选举到位一正三副,其他职数将在近两年通过民主推荐、考评考核、公平竞争的新机制产生。选举原则上做到三不:“领导不入选、年龄不放宽、职数不突破”。同时,增设常务理事,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工作的有效性。“新的主席团成员,都是专业从事书法事业与工作的,这就避免了衙门作风和机关化作风。”
“江苏是书法大省,千年的文化历史传承至今。这里孕育了王羲之、张旭、孙过庭、米芾、赵孟頫、文征明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书法大家,近现代又造就了以林散之为首的金陵四老,而当代江苏书坛,更是一片绿茵茵的茂盛草地,苏南苏北相互辉映,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书法人才。也正是因此,江苏书协的此次改革才成为书坛的大事与盛世,在全国起到引导的作用。”
让学生 老人等各层次的人都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从创立至今,江苏书协的发展经过了几代文化人的努力。如今,每个书法人都应肩负起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接过前人的接力棒,我们会集合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建设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孙晓云表示,书协当下应该“三条腿”走路:
“首先,我们要发挥书协的作用,持续对学科的研究;其次要加强服务功能,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入;第三,要加强创作,用作品为大众服务。”孙晓云说,这三点是相辅相成的,省书协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好书法惠民工作,为百姓而创作,抓好以学生书法教育为重点的书法社会普及。
“现在书法成为了小学必修课,这是一件好事,我们还要在公共教育方面下足功夫,让学生、工作者、老人等各个层次的人都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既要挽救书法财富 也要培养好苗子
“书法是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谈到接下来江苏省书协的发展,孙晓云说她有两个想法,想打造“两个工程”:人才工程与引领工程。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我们需要教育人才、理论人才与创作人才。江苏有一批老艺术家,这是我们的财富。有些老先生对比如明清书法史、民国书法都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如何把这些财富继承下去?这需要我们做一些文化挽救的工作。而对于中青年一辈,他们往往在教育和专业部门担任要职,是大众接触书法的直接窗口。我们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协会的工作,让书法更加"接地气"。此外,培养下一代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发现好苗子,鼓励他们对学习书法的热情。”孙晓云说。
引领工程则是需要书法工作者从自己做起,“书协会员最主要的还是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孙晓云说,如何通过自身带动周边,让大家从对书法没兴趣到有兴趣,从会写到写得好,从学习书法到学习文人风度,这是需要好好思考的,也是一项大工程。书法工作者应该以自己的活动、宗旨、观点和自身的艺术水平来引领、感召、带动全民的书法水平,因为书法是属于全民的,“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从写字开始。”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成立于1980年,成立以来,组织江苏书法篆刻家深入生活,开展书法篆刻的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活动,举办各种书法篆刻展览和书法培训、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国内国际书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