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的刻字艺术创作始于2005年10月,当时受黑龙江省刻字研究会培训班的启发,鸡西先后多次聘请省内刻字专家李文宝先生到当地讲学,并现场示范、全面辅导。还邀请省书法家协会的领导到鸡西进行作品点评与指导。2006年初,宣布成立了鸡西市刻字研究会。目前,鸡西的刻字作者已由当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三十余人,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刻字创作群体。研究会还多次组织人员先后到哈尔滨、大庆、济南、无锡、北京等地参加省和国家举办的刻字培训班,以此带动鸡西地区刻字艺术的迅速发展。近几年,鸡西刻字作者的优秀作品,先后在黑龙江省“元丰杯”刻字精品展中获一、二、三等奖各1人,优秀奖4人,入展19人;在黑龙江省第二届刻字艺术展中获奖3人,入展10人;在全国第六届刻字艺术展中获提名奖1人,入展6人;在全国第七届刻字艺术展中获提名奖1人,入展10人;在全国第八届刻字艺术展中获提名奖1人,入展20人。 多年来,鸡西的刻字艺术群体一直师承李文宝先生,属于以李文宝为领军人物的东北“墨龙现代书刻”群体的一部分。所以在创作上就自然有着浓重的“东北风格”,归纳起来有以下特点:
一、创作内容选取高雅而富有意境
常言道:一个刻字艺术家如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就难以创作出精品。鸡西的刻字作者在实际创作时,就非常注重作品内容与意境的把握,对思想性、主题性一般的词句,即使构思出再好的形式也会放弃。这样就避免了“词不达意”等形式与内容不相符的现象发生,使作品的主体性和意境美有了保障。如:本人在第六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中的获奖提名作品《战马》,立意于古代的战争题材,表达了古战场上战马嘶鸣、一片狼藉的悲剧场面和灾难意境。同时,鸡西的刻字作品还特别注重选取《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及成语典故等传统经典中高雅健康、寓意深厚且有可读性的诗词和名言警句进行创作。像第八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中王官平的作品《多言数穷》、崔学顺的作品《岭上白云生奇》等都是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词句。所以,鸡西的刻字作品在选材上专家评委肯定,普通读者更是喜闻乐见。
二、作品线条书写性强,构思独特而巧妙
鸡西地区的刻字作品多采用篆书字体来书写后进行二次创作,在深刻理解主题思想的前提下,将许慎的 “六书”造字法,即象形、形声、指示、会意、转注、假借中的相关手法运用其中,赋予作品以丰富的内含与寓意,使其产生意境之美。如:第七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中杨一平的作品《釜中求环》中的“环”字即运用了象形手法进行的构思与创作,整幅作品给人感觉热烈奔放、韵味绵长。第八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中李继欣的作品《凿壁借光》更是这方面的佳作。刻字以书法为载体,这的确是一句名言。起初,鸡西有些刻字作者书法水平较弱,故其刻字作品的线条要么软弱无力、要么工艺设计性太强,连省级刻字艺术展览都难以入选。经过几年的篆书练习之后,刻字作品的线条质量提高了,省展、国展也自然就经常入展了。由此看来,书法作品的节奏感、线条的力感与质感在刻字作品中同样不可忽视。
作者在毛笔书写水平提高后,刻字作品的构思是否巧妙又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写字不等于刻字,所以鸡西的刻字作品都非常注重字的疏密、大小、粗细、虚实、主次关系和笔画的借用、叠加、挪移、变形等变化。本人在第八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中获提名奖的作品《笔法系列之 一:方圆结合》就格外注意上述这些关系。同时,鸡西的刻字更加注重作品整体文字构成的和谐统一,使刻字作品既来源于书法又有别于书法和篆刻,成为书法大背景下的独特艺术形式。同时,在构思上还最大限度地去表现刻字作品的主题思想与文学意境,为作品创作的最终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雕刻粗犷豪放,平面与立体构成合理
鸡西地处祖国东北边陲,作者性格大多都具有粗犷豪放之气,故其作品的创作也是如此。鸡西的刻字艺术秉承师道,起初很少雕刻上小字,大多都是几个大字的反复叠加与变化。但从中却能透出一种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粗犷豪放之气。本人的得意之作《竹林七贤》就是以此种优势吸引了评委的眼球,荣获了第七届全国刻字艺术展的提名奖。然而鸡西的刻字作品“外粗里不粗”,每一件作品的草稿往往都是几易其稿、反复推敲而成,刀刻的过程实际上是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待定稿雕刻时,先在笔画的半厘米外雕刻三次左右,达到一定的深度后,再沿着笔画的外线一“切”到底。在保证线条书写性的前提下,随时注意体现其刀痕感,使人能“透过刀法看笔法”,且刀法处理的干净利落、痛快淋漓,给人挺拔有力、质感强烈之感。至于刻字作品的底纹肌理的处理,依文字内容而定,或方刀法或圆刀法或挑丝法,但必须与作品的整体感觉协调、完美、统一。
同时,鸡西的刻字作品还非常注重处理好阴与阳、主与次以及点线面和“骨骼”结构的变化关系。作品“残破”也是依循一定的美学原理进行,一切为突出主题而服务。在平面与立体构成,乃至于空间构成上尽量趋于合理和完美,最大限度地去烘托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内涵,使刻字作品在着色之前即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如第八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中王冠军的作品《梧桐雨》、 第七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中董华丽的作品《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四、色彩质朴、厚重又和谐统一
鸡西的刻字作品和东北地区的大多数作品一样,在色彩上属于凝重、质朴而厚重一路,但又比较注重画面的和谐与统一。首先,鸡西的刻字作品着色后使刀痕感更加强烈、线条的锐度也更加明显。刻字的主旨是把所刻的文字突出出来,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文字是作品的主角、主旋律,所以在着色方面,必须把它放在作品的主导地位上来处理。像第六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中赵雅峰的作品《潭影》、第七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中崔学顺的“全国奖”作品《唯心所见》及王官平的入展作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就突出表现了这种特质。其次,鸡西的刻字作品着色基调或冷或暖,但基本都能与作品的内容相吻合。因为色彩是为文字服务的,为突出作品的主题与意境服务的。所以,每一件作品因其内容不同而色调也会有所变化。如第六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中,王官平的作品《为善》运用了暖色的渐变处理,而没有使用冷色调就是这个道理。三是鸡西地区的刻字作品色彩协调、统一,很少有冷暖对比强烈、反差较大的处理手法。依照中国书协刻字研究会倡导的主题刻字要求,鸡西的刻字作品在色彩上追求色调和谐统一,体现一种主基调,运用色彩深浅层次上的过度变化,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统一的整体,避免因色彩混乱、色不对题而失去作品的主题性和思想性。如第六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中程晓海的《精鹜八极》、曾长江的《吹尽黄沙始到金》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体现。
近年来,鸡西的刻字创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省内、甚至在全国有了一点小名气,但离“墨龙现代书刻”的群体的大气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离中国书协刻字研究会新提出的“义形刻字”有更大的不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鸡西的刻字艺术事业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创作中,无论是选题、立意、构思,还是构成、雕刻、着色等各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学习、研究和提高,力求在“墨龙现代书刻”群体和全国刻字研究会的影响与带领下,使鸡西的刻字艺术有更大、更快的推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