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动不动好几亿,为什么名画能卖那么贵?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3907次  |  更新时间:2016-07-18 10:54:57

          如果你在1901年6月24日的法国,去到沃拉尔的画廊,你可以花150法郎买一张叫做毕加索的年轻画家的画。那时候他刚刚20岁,正在举办人生中第一次画展。

         150法郎是什么概念呢?那时法国工人平均月工资大约210法郎。如果按2015年北京职工平均月工资7086块来粗暴换算一下,怎么也得值5000块钱吧(敲黑板,要花300块买画的朋友们注意)。

         当时能举办那次画展本身对一个年轻画家来说已经挺成功了,可惜,那时候很多人指责他的作品七拼八凑,风格简直大杂烩,画展结束后,他一张画也没有卖出去,让他深受打击。

         没关系,别为他担心,我们已经知道他是毕加索了。

         反正他会成为世界上最贵、最有名、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画家。

        


    毕加索自画像,1901年

         去年全球艺术品拍卖的榜首就是他的作品《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拍出了1.79365亿美元。

         这件作品其实只是他一套中的一幅。这套作品总共有15幅,是他在1955年创作的。那时候,74岁的毕加索已经很有名了,所以当年这15幅画由毕加索的经销商亨利·卡斯维勒以21.3万美元(再次敲黑板,这是成名画家的价格)的价格卖给了冈茨夫妇(这是一对收藏界的传奇,有空咱们可以说说)。



         《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

         由于资金问题,冈茨夫妇不久将其中10幅卖出,留下了5幅。除了1988年单独卖出去的一幅,剩下的4幅,包括这张“O”版,作为独立拍品于1997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出。

         这幅毕加索的《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当时拍出的价格是3190万美元……如果不考虑通胀,以及将它的购入价格以1.42万美元的平均价来计算的话,1955年到1997年42年间,它的价格上涨了2246倍。

         为了兼顾通胀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房价,根据美国星条置业数据,1950年美国独栋房的均价是8450美元,到了1990年为123000美元,只翻了不到15倍。

       
         1997年佳士得拍卖现场

         根据英国经济学教授唐·汤普森在《疯狂经济学》中的说法,在1997年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冈茨夫妇收藏的115件艺术品共拍出1.71亿美元。如果以1997年的币值来算,加上通货膨胀因素,冈茨夫妇的原始收藏成本约为200万美元。这些收藏品在56年间陆续售出,每年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为12%,净回报率则是10.5%,相当于投资股票的平均获利。当然,他还补充:把股票挂在墙上并不能满足情感或者心理上的需求。经济学家约翰·皮卡德曾试图量化艺术投资带来的情感或心理获利,得到的结果是1.6%的年投资回报率。

         而且,英国作家戈弗雷·巴克(Godfrey Barker)在《名利场》一书中写道,在过去的50年间,毕加索作品的价格一路飙升,其涨幅和大经济形势几乎毫无必然联系。

         1960年,毕加索的最高价格是5.5万美元。1970年,最高价格为5.32万美元(最高价格有所下降,但没关系,我们看下一个十年)。

         1973年,毕加索以92岁高龄去世。1980年,毕加索最高价格涨到330万美元。此后20年,毕加索的价格都维持在5000万美元上下。到2010年,冲高至1.0648亿美元。在《名利场》2014年成书之时,价格追至1.39亿美元。

         按照戈弗雷的计算:“(毕加索的价格)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攀升了195倍。”

         在分析了1850年以来的全球艺术品市场后,戈弗雷说:“(毕加索)价格之所以如此暴涨,是因为在现实世界里,买卖毕加索的作品并不像买卖福特和宝马车、洗衣机、汤盒、巡洋舰游览或剧院的座位,这些艺术品的价格和生产成本无关,而只和市场对它们的欲望有多迫切有关。”

         所以与其问艺术品为什么这么贵,不如把问题改成:为什么有人愿意以那么高的价格去买?

         这个问题,我们葛大爷早就回答过。

         “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

         愿意掏2千美金买房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掏2千。

         什么是成功人士你知道吗?

         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虽然葛大爷是在疯人院谈房地产,但理也是这个理。毕竟秉持着“只买最贵”的原则可以让你——

         “赚得最多,亏得最少。”

         “你砸进去了多少钱,加一零直接就卖给下家了。”

         从某种程度上,拍卖场上那些最贵的艺术品早就脱离了消费品的领域,它们更像是一种硬通货,一种几乎从不贬值的投资品。

         “艺术品价格上涨最快的时期,不是世界经济普遍繁荣之时。就杰作而言,在股市、债券、货币及其他投资方式低迷之时,其价格上涨最为迅猛。”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银行、基金、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基于艺术品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促使艺术品在发达国家成为与股票、房地产市场并列的三大投资市场之一。

         根据国泰君安发布的研究报告,其援引梅建平和摩西教授编制的“梅摩艺术品指数”说,“近20年的数据表示,与同期证券市场指数相比,各类艺术品指数总体呈现相关性极低、波动性更小的特征,且部分类别跑赢同期证券市场指数。”

       

         “其中战后和现代艺术指数、当代艺术指数20年平均回报率分别为10.71%及9.13%,超过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8.33%。”

         换而言之,当世界经济出现波动甚至经济危机时,股市、证券、房地产等产业可能会严重受挫,但艺术品却不太会遭遇同样的命运。比如2005年至2008年期间,无论是华尔街还是中国,股市的表现都普遍让人失望,但艺术品市场却取得了任何人无法想象的成功。2009年2月23日,道琼斯指数跌至1997年以来的最低点,但在佳士得巴黎拍卖行,时装界大亨伊夫·圣·劳伦的藏品(其中包括圆明园的鼠头和兔头)却以3.33亿英镑的价格售出。马蒂斯、蒙德里安、毕加索、杜尚的作品都以超过估价三倍的价格售出。

     


         在艺术品交易市场,有几个小逻辑或许你可以了解一下:

         “一件贵,件件贵”效应

         抬高某一个艺术家的最高价格,会导致他的所有作品价格上涨。

         最著名的一个例子还是与毕加索有关。2006年,拉斯维加斯的赌场大亨史蒂夫·韦恩本来要将毕加索的《梦》卖给纽约对冲基金大亨斯蒂文·A·科恩,价格是1.39亿美元。1997年韦恩买下这件作品时,花费是4840万美元。

       


         毕加索《梦》

         这桩交易没有成功,原因是韦恩自己在一场鸡尾酒会上撞破了这件作品。

         截止2006年,毕加索的最高价格是1.041亿美元,外界对《梦》的合理价格的猜测是6000万到8000万美元之间,那么,为什么科恩愿意以1.39亿美元的价格支付呢?

         戈弗雷的推断是,如果《梦》真的以1.39亿美元交易成功,那么,买家科恩已拥有的毕加索画作必然会大大增值,而其增值的幅度,将大大超过他为《梦》所付出的支出。

         “一件贵,件件贵”效应,还会引发另一效应: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效应
        
        1987年,梵高的《向日葵》被日本人以2420万英镑(399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在此后的三年里,与梵高同时代的十几个艺术家的价格因此水涨船高。
        
       雷诺阿、塞尚、德加、毕加索、康定斯基、莱热以及莫迪里阿尼等人的作品价格迅速上升到新的高点,比如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就在1990年以781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煎饼磨坊的舞会》,雷诺阿

    “马太效应”

       以2014年全球(不含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为例,这一年,有4.5万名艺术家的作品在拍卖场上成交,但其中90%的艺术家作品成交单价都在5万欧元以下,56%的艺术家作品成交单价甚至低于3千欧元;只有1%的艺术家作品单价超过100万欧元;只有28位艺术家的单价超过1000万欧元;而前20位艺术家以4%的成交量,贡献了42%的销售额。

       在2014年,卖得最贵的艺术家是安迪·沃霍尔——他以1%的成交量,贡献了8.5%的销售额,其中,作品《猫王三重影》以6570万欧元,成为该年最贵的艺术品。



    《猫王三重影》,安迪·沃霍尔

       说到安迪·沃霍尔,我们可以把话题稍微岔开讲一讲。

       有很多人都不喜欢安迪·沃霍尔,作为普通人,我们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他的几张丝网版画就能买到那么高的天价(你看看我们后台雷徕小朋友的版画才卖多少钱)。比如他的《彩色的蒙娜丽莎》(1963)就以5616.5万美元的价格拍出,使他位列2015年拍卖价格Top20的第11位。(Top20里的第16位也是他,作品《MAO》以4751.4万美元成交)——他能卖到那么高,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本推动的结果,也跟美国人整体对艺术的态度有关系。



    《彩色蒙娜丽莎》,安迪·沃霍尔

       美国人一直有个心头之痛——那就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一个美国艺术家的价码比毕加索高。

       然而到了2007年~2008年间,美国的那几位最重要的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德·库宁、贾斯帕·琼斯、马克·罗斯科以及安迪·沃霍尔——价码纷纷从1000万至2000万美元的水平,跃升至7000万乃至1.4亿美元的高位。

       美国本土艺术家的价格飙升既是美国出于塑造自己的文化偶像以抵抗欧洲中心的心理,同时也反过来给了美国人一个暗示:这些人之所以能卖到那么贵,真的就是因为他们的艺术有如此高的历史价值,至少,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和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与毕加索在蓝色时期和玫瑰红时期取得的艺术成就同等重要。

       而因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当最有钱的那部分美国人相信,美国本土艺术不能那么“廉价”的时候,那么,安迪·沃霍尔们就立马真的变得金贵起来——而这一过程再也不可逆转。

       不过,到底是谁在花那么大的价钱购买如此昂贵的艺术品呢?

       买家五花八门——除了赌场大亨和对冲基金经理,希腊的船王、中东的王子和公主、日本的银行家、房地产开发商、硅谷的技术精英、拉丁美洲的矿主……如此等等,都会参与到这一游戏。

       除了私人买家,全球日益增长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也积极投身于此——在中国,最著名的人物是刘益谦。

       作为上海龙美术馆的老板,刘益谦在2015年砸下1.704亿美元(约10.8亿元)拍下莫迪里阿尼的《侧卧的裸女》(1917-18),并使之成为去年拍卖价第二高的艺术品。他此前的大手笔恐怕大众也有所耳闻:2014年以2.8亿港元拍下一个明成化年间的鸡缸杯,同年以3.1亿港元拍下一件明永乐年间的唐卡。




    莫迪里阿尼《侧卧的裸女》

       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那部分艺术品交易显然是非常有钱的人才能玩得起的游戏。

       在《名利场》一书中,作者戈弗雷写道,“2007年4月,苏富比伦敦拍卖行的专家奥利弗·巴克尔告诉彭博拍卖行,在当代艺术那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山巅上,只有10到15位居民;佳士得和苏富比的专家也一直在对我说同样的话。要‘安排’毕加索或沃霍尔的一幅作品的价格,只需要这些人当中的几个人合谋就能做到。”

       他甚至断言:“艺术品的价格就是由投机、想象和操纵决定的。”

       而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与工业股票和金融服务不同,艺术市场是一个小市场,容易被合法操纵,而且这个市场可以随意定价,因为画作没有与生产成本相关联的‘自然’价格。”

       在这些时候,艺术作品拍出的天价早已和艺术家本人无关。

       在中国,典型的例子之一是张晓刚。

       2008年,他的《血缘:大家庭2号》和《血缘:大家庭3号》分别在香港佳士得秋拍和苏富比春拍上拍出2642万港币和4263万港币的价格,而两张画作是早在1993年和1995年就完成了的作品。到了2014年,《血缘:大家庭3号》又在香港苏富比拍出8300万的高价。



    张晓刚和他的《大家庭》系列

       2014年在接受我的采访时,张晓刚说,“我过去对市场的理解是很肤浅的,觉得画完、卖掉,就是市场。后来才发现这是最初级的市场。后来分析得多了,就觉得好像是另外一个人在玩这个游戏,只是借了‘我’而已。”

       所以,回到本文的题目:

       为什么一件艺术品能拍出上亿的天价?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那件艺术品符合学术、审美乃至历史的所有条件,但更关键的是,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和其他人一起,将它不断地进行交易,然后买卖到最贵。

       不过,虽然戈弗雷使用了“投机”和“操纵”这些字眼,但他也澄清,自己并无意于断定,拍卖场上那些一掷千金的大买家,对艺术和艺术品真的毫无尊重——相反,他相信,“即使是投机者,或是纽约和伦敦那些强硬的交易商,他们再怎么冷酷无情,也有可能对艺术品充满热爱。”

       否则,对于我们这些穷人来说,这个游戏就真的太令人绝望了。

    倪萍画作拍出6.45万 业内人士:均价超一线画家
    从旧时法国画展谈沪上八十年代画界精英风云
    相关动态
    略谈古董艺术品的保值价值何挥毫:宋元绘画的当代传承与艺术升华中美协副主席、画家马锋辉:艺术征途勤探索,题材挖掘尚不足李跃林:从两件南宋告身说宋代院体书法的演变李苦禅:写意画,不是画出来的,笔笔全都是写出来的郭沫若妻子于立群书法:精研碑帖,专擅隶书,字体清秀,功底非凡透过中国古代文学,谈谈文学作品中“渔父”形象的发展 沈尹默:书法造诣被誉“直入宋四家”,陈独秀却称他“俗气在骨”如何学书法能规避弯路? 邓以蛰:画法与书法的关系全球艺术财富上榜画家:彭水影学术价值及市场分析写实与写意: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趣味
    书法家推荐
    刘金友宋爱明边俊金田宗淮陈开龙丁庆俭赵定洪张衍水汪登保颜根深
    画家推荐
    米丰琴陈波何雨春刘姣艳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