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动态
  • 书画名家
  • 经典名作
  • 在线展览
  • 诗词文赋
  • 文史国学
  • 艺术学堂
  • 华夏历史
  • 文娱故事
  • 文房商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艺术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富春山居图》的前史:为何画了这么久?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1645次  |  更新时间:2016-04-05 16:53:03

    我在《笔会》的前文,曾提出艺术史上一个谜,即:为什么大痴画这幅画,竟然画了三四年之久?(专家已经证明这幅画是不同时期完成的。)这不仅应从艺术史本身来解答,而且应从黄公望如何回应富春江所积累的深厚文化内涵来解答。限于篇幅,我没有展开多讲。后来我发现,答案正隐藏在黄公望自己的一篇跋中,名为《跋张雨藏钱选浮玉山居图》(今藏上海博物馆)。张雨是晚黄公望一辈的全真道友,也是重要的诗人、书画家。“贞居”是他斋号。张雨收得钱选《浮玉山居图》卷,并次钱选韵题五言一首,黄公望观赏此图,以一种敬重的心情,写下题跋:

    霅溪翁吴兴硕学,其于经史贯串于胸中,时人莫之知也。独与敖君善,讲明酬酢,咸诣理奥,而赵文敏公尝师之,不特师其画,至于古今事物之外。又深于音律之学,其人品之高如此,而世间往往以画史称之,是特其游戏,而遂掩其所学。今观贞居所藏此卷,并题诗其上,诗与画称,知诗者乃知其画矣。至正八年(1348)九月八日,大痴学人黄公望稽首敬题。时年八袠。

    这里,尤可注意的是题跋的时间,以及所题画的名称。时间即1348年,这正是黄公望“兴之所至”,“写成”《富春山居图》的后一年,也是他未能最后完成而苦心经营意象的“三四年”中的一年。而所题钱选画卷,亦名“山居图”。题跋时间如此接近,所题之画如此相同,不免使人猜想:黄大痴或许通过此题跋告诉后人:钱的《山居图》与黄的《山居图》,有着心灵相通?换言之,如何读此《山居图》,即如何读彼《山居图》。

    一是明明白白说出,解读的线索在画外:“世间往往以画史称之,是特其游戏,而遂掩其所学。”指出要真正理解钱选的画,要知道其绘画之外人品,以及古今事物之外的学养。我们看黄公望自己其实也正是这样的人,他的学养人品也被其画名所掩,正如沈周的题跋所说:“大痴黄翁在胜国时,以山水驰声东南。其博学惜为画所掩。所至三教之人,杂然问难,翁论辩其间,风神竦逸。”所以,这里不是一般的夫子自道,而更是开示作品解读的正途。黄大痴仿佛已经预先知道了八百年后的专家们,会津津乐道地争论这是董源笔意,这是松雪家法,而暗示聪明的读画人要跳到画外去理解他。

    二是明白说出诗与画的重要联系:“诗与画称,知诗者亦知其画矣。”这里的“诗”,当然包含钱选的自题诗与张雨的次韵诗。钱选诗云:

    瞻彼南山岑,白云何翩翩。下有幽栖人,啸歌乐徂年。藂石映清泚,嘉木澹芳妍。日月无终极,陵谷从变迁。神襟轶寥廓,兴寄挥五弦。尘影一以绝,招隐奚足言。

    钱选入元之后,毅然放弃士人阶级身份,拒绝异族统治安排的儒户的赋役优待,隐居于家乡吴兴作一职业画家。从“陵谷从变迁”与“招隐奚足言”二句,似隐约可知其中暗藏的易代的消息,以及画家决然不赴召的意态。因此《浮玉山居图》有较明显的文学意味,即以画明志,表彰与朝廷不合作的隐逸者。我们再看比张雨时间更早,山居图上另一题跋,即仇远的题跋,有“仿佛桐卢山中隐所”一句,也由此可知同时的鉴画者亦将其联想到严子陵。张雨次韵诗的前四句云:秋风动岩树,归鸟何其翩。我思岩中人,可以乐忘年。

    分明是认同画中所表现的时局变易,隐居逍遥的画家之志。黄公望说“诗与画称,知诗者亦知其画矣”,分明将钱选《山居图》视为犹如以诗言志一样的作品。从方法上来说,这自然是诗画合一的诠释传统;从宗旨上来说,诠释的线索指向严子陵,而严子陵正是富春江文学传统的核心人物。尽管钱选只是隐于家乡吴兴,从诗歌的传统上来理解,不妨联想到“桐卢山中”的隐者。因此,黄公望的“诗与画称”一语中,就必然埋下了“桐卢山中隐者”这一把打开他的山居图主旨的锁钥。

    试从反面想:黄公望画的也是“山居图”,而且是正在苦心经营未完成之作,他在同一创作时间、针对同题的作品所说的“诗与画称”、人品学养重于画艺,这样的解读,会完全与自己无关,他是他,我是我么?这符合古人思想与行事的逻辑吗?

    因此,我以为,黄公望的跋隐藏了他的答案。与此相关,我要补正艺术史上对黄大痴的一个习惯的误解,我上篇文章也沿袭了这一解释,即关于他的名字。一般人都过于相信志书与画史上所说他的父亲“九十得子”,“黄公望子久矣”,以得名。然而,班固《汉书》颜师古注云:

    师古曰:望,谓太公望,即吕尚也。钓于渭水。文王将出猎,卜之,曰:所得非龙、非螭、非豹、非罴,乃帝王之辅。果遇吕尚于渭阳,与语,大悦,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曰太公望。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典故,黄公望的父亲为他取名,不可不知;为什么志书与画史皆不提?细思之,相传太公望著《六韬》,“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史记》);又,太公望不是一般的帝王师,而是助文武夺取天下的人物,此种身份,恐怕完全不合于蒙元统治时期的一般汉族读书士子之人生规划,或因此而易遭忌受害,故一般人缄口不提,或代以九十老父之说,就合理自然了。然而,黄公望之得名,其父应知《汉书》此典,因而赋此名也该有重大期望。而公望一生,则从辅佐帝王之钓者,转而为崇尚离心之钓者,在《山居图》中回归严子陵的传统。我们细看此图中借渔人开头与结尾都循环而行,自成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这或不是偶然。

    按常识,传统山水画是用毛笔在宣纸上作画,不可能画得太慢太细,毕竟不是油画。尽管有“十日画一山,五日画一水”的传统,然而既是“兴之所至”,为了保存“兴”的新鲜活跃与意象葱茏,往往不可能画上三四年。画家也分明说当时就已经“写成此卷”。但是为什么最后的完成,竟拖至三四年之后?如果我们了解黄公望其人的心灵秘密,也了解黄公望心目中的“富春江”,实不仅是一条普普通通的江水,而是一条极富有意味的江水,他在构思这幅画的时候,不仅倾注了他的感情,而且融注了他对时代、对传统、对知识人命运的生命感受,因而一定有长时间沉潜反复,从容含玩,有着“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辄即摹记”的长久过程,不断寻找着最理想的表达方式,那么,三四年的素材收集、草图拟划与意象经营,就不是不可能的了。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点,答案虽不中,亦不远矣。

    画论:水痕墨气千秋名
    艺道轮回悟而后生
    相关动态
    论李可染山水画中西融合中的民族审美建构黄惇: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浅谈写意国画被日本掠夺的13件绝世书法,件件珍品!《十竹斋画谱》琐谈 禅境之美——谈谈明代戴进,丁云鹏,吴彬的佛教人物画当今书坛为什么难出书法大师?行楷和行书的区别有多大?梁新颖:书法乱象源于审美力的根本缺失金思宇:倪瓒的绘画艺术风格、代表作分析及其艺术价值当代乡土绘画:新大众文艺视野下的农民画及其蝶变黄庭坚书法水平究竟如何?为什么网友们认为“丑”
    书法家推荐
    孙德高张勤沈敏班兵刘恒明张业隆姚丹封忠杰张宏宇陈宝安
    画家推荐
    张世泰宋一平安君康郑光旭陈晋渔安丽彬聂华明孙忠彪武师宇贾大年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