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艺术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朴素的变法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1278次  |  更新时间:2016-04-05 16:53:01

    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的画在生前就被大众所接受,形成很好的市场。当你所画的画成为商品进入市场时,就会面临着被买家的挑剔,买家的喜不喜欢的问题。他们是通过什么的方式来让人们接受的呢?雅与俗不是当今才有的艺术现象,是各个朝代的画家面对的问题。当今的美术界,大家都想走出自己的风格,都希望一夜之间能变出一个风格出来,并且又被大众所接受,一夜之间成名。很自然齐白石的“衰年变法”就成为艺术家的美谈。

    分析当时齐白石的变法,齐白石的成功的确是来之不易,但也不是我们现在想象那么神圣。他早期的画是以八大山人为师的,颇得冷逸之韵,山水学金农,50岁之前的题字都是仿金农的漆书,在变法之后才转变为行草落款,有“真寿门嫡派”之誉,但“不为北京人喜爱”,当时他并不知道变法有多大的把握,但是他从朴素的角度来考虑,反正八大一路已经没有多大的市场,画家叹曰“冷逸如雪个,游燕不值钱”, 其实在他未变法之前虽然没有到饿死的地步,但是日子也不好过,维持生计的主要收入,还得靠刻印的润金,并不存在饿死京华这么悲壮的场面。

    与其守着八大的路买不出画,还不如听取陈师曾的建议进行衰年变法。陈师曾对齐白石有知遇之恩,人格上得到齐白石的尊重,在艺术上齐白石与陈师曾有很多相同的观点,如在对刻印的认识上,他们都认为“先有篆法,再有章法”。 陈师曾更多从艺术上、经济上为齐白石着想,因此能得到齐白石的共鸣。齐白石的变法并没有抛弃原来的东西,而是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转向更多的吸收吴昌硕的东西。用变法来搏一搏,背水一战,或许能有转机,于是便有了“饿死京华誓不休”的诗句。这只是反映他当时对变法的决心。

    后来陈师曾将其一批画带到日本展出并全部售出,更加坚定了齐白石变法的决心,视陈师曾为生死之交,并有诗为证:“君我两个人,结交重相畏。胸中俱能事,不以皮毛贵。牛鬼与蛇神,常从腕底会,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我言君自知,九原毋相昧”。

    这里所讲他的“衰年变法”,其实就是用八大的简练单纯的笔意来画吴昌硕的东西,并不是完全抛弃八大,而是将八大冷逸的意境转变成为吴昌硕积极有生气的文人意境,运用了大量的色彩,吸收民间用色的单纯、对比的强烈,强化了吴昌硕比较文人气的意境。画面上更多了一分质朴和厚重。

    齐白石画的题材很能迎合大众要求喜庆吉利的意趣,他的画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梅、兰、菊、竹、牡丹、桃、白菜等、色彩上的大红大绿,加上他的画题材多是吉祥的内容,题字也是吉利的诗句,如花瓶牡丹题为“富贵平安”、菊花蝴蝶题为“年延大耋”、菊花与酒题为“益寿延年”、画两个桃题为“双寿”,画鱼和柿子题为“事事如意”等,迎合了中下层人的心态;画白菜题为“清白有味”,画荷花题为“出污泥而不染”等更加符合文人的心态。

    文人画使他把握了单纯与调和,但并没有丢弃民间艺术的质朴和强烈。用单笔改造吴昌硕的复笔,用民间单纯的原色强烈的色彩来改造吴昌硕文雅的复色。吴昌硕受到孙克弘、张孟皋、赵之谦等人的影响,追求色泽的艳丽明洁,他更像赵之谦那样吸收民间艺术中的色彩,使用大红、大绿、大黄,使画中呈现辉煌的色彩。

    所不同的是吴昌硕更多运用复色,即在红、黄、赭、绿等色中调墨,使得墨彩交辉,浑厚苍润,吴昌硕是水墨画大家也是色彩画的大家对色彩的情调把握准确,他早年以绘事请教于蒲作英,蒲说“多画水墨,少用颜色”。吴昌硕的绘画实践,却证明了他不仅长于抒发水墨之清华,而且是大写意花卉中善于用色的强者,将金石古厚质朴的意趣,引用到绘画中的设色,虽浓艳而无脂粉俗气,突破了文人画家只略施淡彩的古法。他敢于重墨重彩并用,在纯净的原色中混入多变的墨色,仅靠少数几种原色与不同墨色、不同水分混合搭配, 大红大绿对比,发挥色彩斑斓之美,开拓了文人画用色达到浑厚而艳丽的审美新境。他受任伯年的影响,有时也在颜色中调粉和加胶,能做到不浑浊晦暗,实属不易。

    齐白石则直接使用原色作画,但始终将墨色作为一种基调、一种与原色的浓艳形成鲜明对比的因素来使用。他们共同之处是,他们都以水墨黑白作为画面色调的主干,作为对象背景来展开和作为内在精神来处理,为了从与墨色的对比中强化视觉上的审美张力,他们在色调上都偏爱暖色,多用红(洋红、朱砂、胭脂)、橙红(朱膘、赭石)、黄(藤黄、石黄、土黄)等,齐白石主张“古艳绝伦”“艳而不妖”,艳中求雅。齐白石进入市场的画(大部分留下来的画)都是以色彩为主的,除了红花墨叶那一路的花鸟画多墨色之外,其他的墨色多在题字上和枝干叶脉的提神上,墨与色大量的混合使用。吴昌硕在文人画的基础上做到了笔墨的苍辣,齐白石在吴昌硕的基础上又做到了内涵的质朴。

    齐白石对他的弟子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是这样要求弟子,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他的临摹学习更多的是带着改造的目的去临摹。齐白石从八大到吴昌硕都没有真正去临足他们的东西,当时并不象现在有那么多大师的画册,能在手上反复揣摩,能看到的好画多是在装裱店里、朋友的藏品,看到好的画回家后便默写下来,多是意临、背临。“临摹是初步学习笔墨的办法,不能只是对临,还要能够背临,才能记得深,但不要以临摹为能事。”(对娄师白语)②历史客观条件的局限性阻碍了人们获取更多信息,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就是使之更加专著,默记、消化的能力更加强。齐白石不但善于学习别人的东西,还善于将自己的东西不断完善。

    其实在齐白石早年的工笔画中就有民间的题材和色彩,已经形成一花一虫的样式,但是表现比较单薄、纤弱、刻板,入京后受八大的影响很重,纯以水墨写之,从齐白石变法早期(1924)的花鸟册页还能看到八大的画路,晚年他经常将早年的画稿重新演绎,更是将一花一虫的样式赋予更大的意境,将笔墨变得更加老辣。1908—1909年间的工笔册页中的油灯飞蛾,两者都刻画得很工细,80岁后将此重画重新演绎,油灯以篆书中锋粗壮的用笔写之,飞蛾依然以工笔写之,将写与工两极拉到极至,加强了画面的张力,生机盎然。

    齐白石的画如果一开始就纯是大写意花鸟,则很难被人们所接受,难有更广阔的市场,齐白石运用早期做木匠学过工笔的优势,在大笔大墨的花草中加入工笔的昆虫,迎合了人们两种心态,其一是买者觉得有工笔的昆虫,实在花了工夫,不是随意涂两笔,认为花了钱值得。其二,是迎合了广大群众所理解的生动,一般人认为画花鸟画一定要有画有鸟,才能算是花鸟画;一动一静,画面才有生气、生动,才不会死气沉沉。在艺术上他将一工一写两种看似矛盾的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

    如果说红花墨叶派是延续赵之谦、吴昌硕的道路的话,那么工写结合达到极至的画法则是其首创。其实从他早期的题画诗可以看到,以他的性情并不喜欢工细这一类。(余素不能作细笔画至老,五入都门见一时,皆以为老萍能画草虫,求者皆以草虫苦我,所求者十之八九为余友也,后之人见笑笑其求者何如白石惭愧)③,晚年齐白石已经很少画工笔的昆虫,从画的落款中我们可以知道多是他的儿子代笔。他所画的鸟虫已经转为大写意的样式。一方面原因是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唤,难以画工细的东西;另一方面的原因,齐白石已经打开了销售市场,不必太刻意去迎合市场,更多的是自己的喜好,怎么好,怎么画,更加按艺术的规律去做。

    他经历工笔到工细结合再到大写意的过程。早期的工笔格调不高,所以难以达到学术的层次,还是俗的境界;后因八大的影响,使画的格调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学术层次,达到雅的境界,但是不能与自己的喜好个性很好的结合;晚年的变革更是融合了社会的各种因素,在雅中结合更多俗的东西,形成大俗大雅的画风。迎合中不失原则,坚持原则中不刻板不化。通俗的外衣,质朴的内在。

    齐白石的变法并不是与以前割裂开的,相互之间是有联系,大家平时所说的变法(1920——1930)这十年,其实他的变法并不是轰轰列列的大起大落的突变,而是贯穿起一生的相互承接的渐变。由于齐白石的勤奋,加上是单笔画法,所以制作相对比较快,在1920年至1929年间,齐白石“衰年变法”,曾以惊人毅力作画一万多幅,刻印3000多方,正因为有大量的作品,所以在市场的普及率就高,形成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形成齐白石风格。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④。同样大变无痕。

    明星书画火爆其实是浮云
    中国画廊业如何在“挤压”中谋发展
    相关动态
    黄庭坚书法水平究竟如何?为什么网友们认为“丑”云布集团:古代书法中的“永字八法”——笔法与结构的奥秘略谈古董艺术品的保值价值何挥毫:宋元绘画的当代传承与艺术升华中美协副主席、画家马锋辉:艺术征途勤探索,题材挖掘尚不足李跃林:从两件南宋告身说宋代院体书法的演变李苦禅:写意画,不是画出来的,笔笔全都是写出来的郭沫若妻子于立群书法:精研碑帖,专擅隶书,字体清秀,功底非凡透过中国古代文学,谈谈文学作品中“渔父”形象的发展 沈尹默:书法造诣被誉“直入宋四家”,陈独秀却称他“俗气在骨”如何学书法能规避弯路? 邓以蛰:画法与书法的关系
    书法家推荐
    谢昆姜春祥陈菏生龙开胜叶培贵王勇强李学伟王立志舒乃仁南海岩
    画家推荐
    刘国志张琳琳李亚程晔修东强程兴林张延东北香子张洪军孟凡书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