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从中国画中看文人书斋环境营造与陈设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1822次  |  更新时间:2016-03-02 17:21:58

     

     

      读书的风气绵绵不绝,便是书斋产生的深厚基础。久而久之,书斋便从居宅中分离出来,形成了清静的环境,配备了相关的用品,拥有了独立的功能。

     

     

      古代书斋起源及发展流变

      早在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是书斋的雏形。

      汉代的司马迁身受奇耻大辱,满怀孤愤,在家中读书、整理资料,写出了鸿篇巨制的《史记》。实际上司马迁的“工作室”,就是这独特的“书斋”,可以说是中国书斋正式形成的标志。至此,又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

      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尤其是盛唐,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是书斋发展成熟的时期。成都的杜甫“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两宋时期,经济持续发展,大兴文化事业。文人墨客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成就繁盛,文人忙于读书做学问。加之“程朱”理学的创立及影响。因此,这是书斋平稳发展的时期。

      元代,王冕首使花乳石,篆刻的文人印,使篆刻艺术在原始秦汉玺印的基础上脱胎而生。使印章的内涵从重实用性到艺术性的深刻变革。文人自己刻制的 书斋印和书 斋结合在一起,开启了印章的载体和广阔前景。正可谓:印小天地宽,方寸知千秋,大大丰富了书斋的内涵,成为书斋发展必不可少的标志。

      书斋发展到明代,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强盛发达的时期。小说的诞生、话本的兴盛、书法与绘画的发展,与之相伴书斋也大为发展,其地位和格局不断完善,最终定型。这一时期,文人的书斋印更加盛行。

      清代,文人学士虽受“文字狱”的恐怖影响,转向研究考据的文人多了,但文学、书画艺术还是得到发展。此时书斋文化完成从书房到文房的进化,使文人书斋的发展得到充实与提高。与此同时,书斋印在清代继续盛行,并一直延续到现代。

     

     

      古人书斋环境营造

      自古及今,书房并无一定之规。富者可专门筑楼,贫者或室仅一席;有的雕梁画栋,有的则环堵萧然。书房或筑于水滨,或造于山间;或藏诸市井,或隐 于郊野;有 的植以南山之竹,有的覆以荆楚之茅,不一而足。但总有一点是书房应有的品质,那就是简洁清雅。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专门谈到书房的装饰,有很多精妙的设 计,但崇尚的是“宜简不宜繁”,力求“高雅绝俗之趣”。

      明《长物志·序》“几榻有变,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这是对文人居室陈设的评价,也表达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代文人无不重视书房的设置,讲究书房的高雅别致,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书斋外的环境营造

      书斋外的环境要极富有诗情画意,雅气十足,令人洗尽俗肠。古人对住宅的要求是:“市声不入耳,俗轨不至门。客至共坐,青山当户,流水在左,辄谈世事,便当以大白浮之。”

      接近自然、远离尘嚣是文人书斋的韵致。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中描述书斋的理想环境是:“在溪山纡曲处择书屋,结构只三间,上加层楼,以观云 物。四旁修 竹百竿,以招清风;南面长松一株,可挂明月。老梅寒蹇,低枝入窗,芳草缛苔,周于砌下。东屋置道、释二家之书,西房置儒家典籍。中横几榻之外,杂置法书名 绘。朝夕白饭、鱼羹、名酒、精茗。一健丁守关,拒绝俗客往来。”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这样描述书斋外的环境:“窗外四壁,薜萝满墙,中列松桧盆景,或建兰一二,绕砌种以翠芸草令遍,茂则青葱郁然。旁置洗砚池一,更设盆池,近窗处,蓄金鲫五七头,以观天机活泼。”

     

     

      书斋的家具器玩陈设

      书房室内的家具器玩陈设,最能体现文人的精神内涵。他们崇尚自然,讲究“精雅”,对于起居坐卧之具亦颇多关注,有的甚至亲操斧斤制作家具,注入了闲适淡雅、随遇而安、简而不繁的文人审美内涵。

      高濂在《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里对书斋陈设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 一,糊斗一, 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左置榻床一,榻下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或 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冬置暖砚炉上。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如吴中云林几式最佳。壁间悬画一,书室中画惟二品,山水为上,花木次,鸟兽人物不与也。上 奉乌斯藏佛一,或倭漆龛,或花梨木龛居之。否则用小石盆一,几置炉一,花瓶一,匙箸瓶一,香盒一。壁间当可处悬壁瓶,四时插花,坐列吴兴笋凳六,禅椅一, 拂尘、搔背,棕帚各一。竹铁如意一。右列书格一,上置周易备览书,书室中所当置者:画卷各若干轴,用以充架。”

      “此皆山人适志备览,书室中所当置者。画卷旧人山水、人物、花鸟,或名贤墨迹,各若干轴,用以充架。斋中永日据席,无事扰心,阅此自乐,逍遥余 岁,以终天 年。此真受用,清福无虚,高斋者得观此妙。”甚至列举了书架上陈设的书籍,应大多为禅宗道学和医药本草等有关养生之道的书策,此外,还应有一些传世法帖。

      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书房里的陈设极为讲究,有几、桌、椅、屏帷、笔砚文具、琴、书等,布置简而不繁,稍为风雅一些的会增加前代法书名帖,及一些古董时玩,这些元素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古代文人书房。

      从书斋室外环境的营造到书斋内陈设清玩的归置与摆放,处处体现出文人书斋对“清雅”二字的追求。

     

     

      雅到极致的明代书房

      明代文人雅士的书房,突出特点就是以文房清玩为点缀,明式家具陈列其间,烘托出和平安宁幽静的气氛,反映出明代文人所追求的是一种与世无争、悠闲安逸的生活状态,即所谓“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明代的计成,在他的《园冶·书房基》中对书斋的建造有具体的要求:“书房之基,立于园林者,无拘内外,择偏僻处,随便通园,令游人莫知有此。内 构斋馆房 室,借外景,自然幽雅,深得山林之趣。如另筑,先相基形:方、圆、长、扁、广、阔、曲、狭,势如前厅堂基,余半间中,自然深奥。或楼或屋,或廊或榭,按基 形式,临机应变而立。”

      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对书斋家具陈设、书房清玩摆设等,描述的极为详尽。文震亨在卷七《器具》中,列入众多的文房用具,计有砚、笔、墨、纸、 笔格、笔 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掭、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秘阁、贝光、裁刀、剪刀、书灯、印章、文具等。这些都是直接的文房用具。此 外,还编入不少文房清玩的器物,例如香炉、袖炉、手炉、香筒、如意、数珠、扇坠、镜、钩、钵、琴、剑等。另外在卷三《水石》、卷五《书画》、卷六《几 榻》、卷十二《香茗》中,还记载了大量的文房清玩,例如灵壁石、昆山石、太湖石、粉本、宋刻丝、画匣、书桌、屏、架、几、沉香、茶炉、茶盏等。

     

     

      明朝张瀚,致仕后在杭州家居,屏居陋巷,营造小楼三间,在此饮食,往来应酬。虽处城市,足迹不及公府。小窗杂植花卉,四时常新。初春,水仙开, 金心玉质, 梅花同放,清香幽远。蔷薇满架,如红妆艳质,浓淡相间。入夏,石榴吐焰,蜀葵花草木高挺,花舒向日。莲花二种,并头、合莲。绿叶亭亭,红花艳艳,香芬馥 郁,芳妍可爱。更有茉莉,馨香无比,花朵繁茂。入秋,花茶花开,红浅二色;梅花虬枝如铁,苔鲜翠碧,点铺老干;菖蒲名荃,四时常青,历岁寒而不凋。

      张岱在绍兴城内造梅花书屋、不二斋。梅花书屋内,设卧榻,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内植花草树木。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梅骨古劲,岁寒而 花;滇茶数 茎,妩媚动人;窗外修竹,修影婆娑。非高流佳客,不得入内。不二斋,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罍,不称而具。春时,四壁下全是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异 木;夏日,建兰、茉莉香泽浸入,沁人衣裙。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入冬,梧叶落,腊梅开,暖日洒窗,红炉正旺。

      明代著名的藏书家胡应麟,其藏书之室称“二酉山房”,书房之中,除藏书外,只有一榻、一几、一博山、一笔、一砚、一丹铅之缶而已。每当亭得深夜,坐榻隐几,焚香展卷,就笔于砚,取丹铅而雠之,倦则鼓琴以抒其思,如此而已。书房雅致生活,于此可见一斑。

      明代文人将书斋文化的雅气、雅趣、雅境发展到了极致,我们现在仍可从当时大量的文人闲赏类著述中,感受到这种富有意蕴的文人优雅生活方式的具体内涵,甚至是纤悉毕具的细节。

    男子30年收藏万册连环画 价值最高一本值十几万
    墨客网名誉顾问苏志鸿探访画坛前辈索龙坤
    相关动态
    略谈古董艺术品的保值价值何挥毫:宋元绘画的当代传承与艺术升华中美协副主席、画家马锋辉:艺术征途勤探索,题材挖掘尚不足李跃林:从两件南宋告身说宋代院体书法的演变李苦禅:写意画,不是画出来的,笔笔全都是写出来的郭沫若妻子于立群书法:精研碑帖,专擅隶书,字体清秀,功底非凡透过中国古代文学,谈谈文学作品中“渔父”形象的发展 沈尹默:书法造诣被誉“直入宋四家”,陈独秀却称他“俗气在骨”如何学书法能规避弯路? 邓以蛰:画法与书法的关系全球艺术财富上榜画家:彭水影学术价值及市场分析写实与写意: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趣味
    书法家推荐
    刘金友宋爱明边俊金田宗淮陈开龙丁庆俭赵定洪张衍水汪登保颜根深
    画家推荐
    米丰琴陈波何雨春刘姣艳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