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代工艺美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相当突出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商业的繁荣,都直接影响和推进着工艺美术的发展。
明清皇家对工艺美术的制作设立了专门机构,明代有内廷作坊,清代设造办处,在南京苏州杭州等地还没有织造衙门,聚集了不少能工巧匠,在制作上不计成本,务求精美,大量生产宫廷和官府需要的高级豪华工艺品。具有相当规模的私人手工业工厂和作坊也大量涌现,明代时景德镇瓷窑约三千座,其中民窑占多数,清乾隆时南京的织机多达三万台,工艺品产量不断增加,行销于国内外。为了竞争,在品种上更是“巧变百出,花色日新”。
明清工艺美术中相当数量的产品是适应皇室贵族和富有者的需要生产的。如:景德镇御窑生产的瓷器,明果园厂内廷作坊制作的雕漆、华丽的掐丝珐琅,江宁苏杭织造局的锦缎,造办处的精巧玲透的玉石、象牙雕刻……这些极为豪华精致的工艺,但是后来由于单纯追求技巧的精细奇绝和用料的珍贵,往往流于造作繁琐,失去了刚健清新的格调。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明清官僚富户中也流行着收藏高级工艺品的风气,嘉靖四十四年(公元一五六五年)严嵩被抄家,据《天水冰山录》中记载其财产中高级工艺品即达上万件,占其全部财富的相当数目,其中纯金器皿三一八五件,玉器八五七件,古铜鎏金器一一二七件,珍宝器玩三五五八件,还有大量金钡镶嵌锦绣珠玉古籍书画等,品类之多,花色之繁,搜刮之富,数量之巨都使人吃惊,可见豪华工艺品在官僚贵族生活中的地位。文震亨所著《长物志》详尽地分门别类记述对生活中衣食住行用品的要求和审美趣味,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对工艺方面的艺术标准,长江中下流及太湖沿岸的苏州、扬州、松江、杭州、嘉兴是官僚士大夫文人聚居之地,也是工艺美术最发达的地区,许多工艺品反映了此一阶层的需要。在都城的北京由于南北工匠荟萃,也是工艺美术发达地区。
市民和农民需要的用品大多是私人作坊或农村副业的产品,印花布、竹编、民间瓷、年画、剪纸、泥布玩具。虽材料和生产条件简陋,但却具有生活气息和健康质朴的美。
手工业工人的地位在明代仍编为匠籍,明初需定期到南京或北京等地服役,但地位较元代已大有改善,后来又实行交纳役银以代轮役的办法,至清初则完全废除匠籍。由于工匠和封建国家的隶属关系逐步削弱,其技术及产品便可以更多的投入市场。随着生产的发展工艺美术制作的分工日细,使其中不少人掌握了精湛的专门的技能,也出现了少数具有文化修养的工艺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