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余震谷教授最新展览《形于色》近日在上海窗画廊震撼开幕!居家守拙期间,余震谷教授在美国萨凡纳经历了心灵 “艰难” 的三年,却也找到了对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深邃探求。
追求与自然之间的直接对话,不试图描绘个人眼中的具体景观,而是经由抽象的形状和色彩,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对自然的观察、理解以及与自然的交流之心迹表达出来。这就是余震谷教授的创作方式。特殊媒介的辅佐和中西艺术表现手法的融合恰好平衡了水溶性颜料的流动性与布面素来的约束性,巧妙地展现出一种 “中道” 之美,一如中国儒家哲学典籍里所阐释的 “中庸之道”。同时,明亮的互补色彩在画面中也形成挑战与本然的共舞,既点亮了观者的视觉,又可令其在隐蔽的情感中回味再三。
展览名称中的 “形” 和 “色”,寓意着艺术作品通过形状和色彩来传达艺术家内心的感悟和心迹。字面上看,形状是物质的外向性表现,能直观地向传达观众一种感知和体验;而色彩则是精神内蕴的渲染,通过反差的色彩、浓淡变化的色调、明暗以及饱和度,以视觉为缘起,激发着观者的内在情感、联想和思考。这种综合性的表达方式将为观众从更为纯粹的精神世界去体认自然万象和了解自心,以及这两者间不可分离的关系做出 “不经意”地铺垫。
余震谷教授的创作并不涉及历史的宏大叙事,他更加倾向于描绘和感知大自然的变幻万象,就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画类。这是他与自然直接交流对话的历程,他追求的是一种心灵的安静和淡泊,以一份真心来描绘自己的思绪和感受,将内心的灵光付诸手中的笔墨随性展现。
艺术巨匠齐白石先生在谈到艺术精髓时,曾以一句简单的 “我手写我心” 概括之。在余震谷教授的绘画中,我们看到作者并非一味去追求描摹具象化,而是去表达出 “形色” 背后的独特精神。因此,他所创作的作品常以无题示人,乃至连标注、日期亦无,这种状态呈现出余震谷教授本人由内而外,全然且彻底的分享精神,“舍得之道” 不经意地已然蕴含其中。我们祝愿这次极富特别的 “鲜活之力” 的展览,能为每一位观者带来更随心所欲的理解、感受和领悟作品的多元化意涵。
1997 年,余震谷教授在美国规模最大的艺术大学之一——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大学,开设了全美首家正式的中国画本科及研究生学分制课程,从此,他那极具开创性与丰富性内涵的中国画教学经验,便得到学界瞩目。21多年来,余震谷教授启发并引导了无数的美国大学生从亲身接触中国画,到逐步掌握中国绘画的媒介与技艺、以及深度体味、认同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他曾将课程第一届学生们的作品汇集起来,举行了名为 “桥” 的画廊展览,陈列于美国大学的校园之内,以此象征着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交流和亲密友谊,一时引发海内外轰动。他与我们分享时说道:“我认为友谊也是桥梁,文化也是桥梁,我们要保持交流,就是要架一座中西之桥”。
本次展览《形于色》将会是一次艺术与文化的盛会,为观众带去独特的美学体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