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艺术先知
全国的毛笔 七成多产自文港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2410次 | 更新时间:2016-04-01 16:11:59
2015年,南昌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一批文化产业项目、文化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南昌瓷板画、文港毛笔、桐青金属工艺品、江西刺绣等文化产品积极走出国门,传递南昌文化魅力,寻找项目对接市场,谋求产业发展升级。从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南昌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
对于不少人来说,毛笔已成为他们脑海中的历史了。不过,这也不意味着毛笔的市场就可以被忽略不计。居住在进贤县文港镇——这座江南小镇上的人们,在长达1600多年的时间里享受着制笔带来的财富和荣耀。
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的氛围下,文港毛笔产业被培育得更加兴旺。如今,因笔而名、因笔而兴、因笔而荣、因笔而发的才子之乡在毛笔的制作工艺和销售上,体现了文港人不断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四大名笔两个文港人创制
文港毛笔的历史悠久,制作精良,有“毛笔之乡”之称。《江西年鉴》中有这样的记载:“江西营毛笔业者,因历史相沿,以临川县属之文家港人为多”。早在唐代初期,文港便已出现笔市,而生产毛笔的历史则更为源远流长,文港因而成为闻名遐迩的毛笔之乡,被誉为“华夏笔都”。
相传在二千一百多年前,制笔技艺是由秦朝时期的咸阳人郭解、朱兴传授而来。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专用文港毛笔,因而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光照临川之笔”的颂赋。
“出门一担笔,进门一担皮”,这是过去文港人的生活写照。“收皮-拔毛-制笔-卖笔、卖皮-收皮”的生产经营模式,循环往复,成为文港人生活的主要旋律。这样一种传统与精神,薪火相传,成就了文港赣笔史的辉煌。
在文港赣笔史上,最绚烂和浓墨重彩的一章当是周虎臣笔庄和邹紫光阁。清代,文港前塘邹家人在武汉经营“紫光阁”毛笔连锁店,生意兴隆;还有名曰周虎臣的人在上海开设笔庄,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亲笔为其题“周虎臣”匾额,勒其制作精致御用贡笔,定期上奉朝廷。此外,文港当地亦有“紫光阁”、“文照轩”等名笔店铺。当时,文港的毛笔,不仅畅销国内,且远销越南、缅甸、日本等国家,誉满中外。
曾经,“上海周虎臣”、“武汉邹紫光阁”与“北京李福寿”、“湖州王一品”并称中国四大名笔,而前两个品牌的创立者周虎臣与邹发荣均为文港镇人,当地毛笔产业之繁盛可见一斑。除此两大品牌外,文港人还有其他一些有一定影响的毛笔品牌:如生花馆、凌云堂、一品斋、文宝楼、邹福记笔店、周三益笔店、周荣光阁等。
毛笔文化博物馆翻开毛笔发展史
文港是著名词人晏殊的故里,1600多年的制笔历史为这里赢得“华夏笔都”、“中国毛笔之乡”的美誉。走在文港,总能看到与“笔”相关的痕迹。镇里还有一所由当地制笔大师邹农耕建立的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
邹农耕是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中国四大名笔邹紫光的后人,邹农耕致力于毛笔制作创新、发展、改良及毛笔文化的传播研究,他筹资建设了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这也是中国第一所以毛笔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约20亩,建筑呈传统徽派园林风格,收集了元、明、清、民国及当代的毛笔实物,以及与毛笔生产、销售相关的物品,可以说是用实物呈现的毛笔发展史。
博物馆主楼建筑为三层,有5个藏馆;副楼建筑为两层。馆藏功能分类具体为:文化陈列馆、毛笔实物陈列馆、书画艺术陈列馆、图片陈列馆、毛笔制作工艺作坊。目前,馆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毛笔和与毛笔文化相关的藏品,藏品大概有3000至4000件。博物馆内所藏最早的一支笔,是有六七百年历史的元代铜杆毛笔;另一部分藏品为书画作品,大部分都是邹农耕与其他艺术家交流而来,有1000多件。
从“批量生产”到“私人定制”
一代又一代的文港人积累了独特精湛的制笔工艺,独创的128道制笔工序已成为国内公认的毛笔制笔工序。
“制作毛笔是给人用的,那我就要把我制作的毛笔送给一些书画大师试用,听听他们的意见。”生于制笔世家,掌握了古老、完备制笔技艺而被誉为“笔王”的周鹏程告诉记者,随着名气的增大,他会为一些书法家、画家“私人定制”毛笔,根据不同人的书写习惯制作毛笔,国内很多书画名家都会上门订购。
从“批量生产”到“私人定制”,精品毛笔的制作,有一定的局限性,没办法工业化生产。别看笔头只是那么小小的一撮,但却凝聚着制作者的心血,而其中的关键技艺,自古以来都是世代相传。这也正是这项“指尖上的艺术”至今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最近几年,受到原材料和熟练工人紧缺的影响,我们出口的量始终上不去,甚至比之前几年还有所下降。”进贤县文房四宝协会会长吴国华告诉记者,毛笔一般出口到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
占据全国毛笔75%以上市场
“数量多、技术精、市场专业、销量高”是文港笔的特点。目前,全镇大小毛笔生产作坊和经营企业共有2100多家。全国不到4000人的制笔工中有3000余人在江西。如周坊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传统毛笔制作业。
数据显示,2015年,文港毛笔产量达到6.6亿支,产值13.2亿元,金属笔产量9.5亿支,产值27.5亿元。文港人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开设以笔类为主的文化用品销售窗口5100多个,占有金属笔30%、毛笔75%以上的市场。
除制笔工艺日臻成熟外,文港镇近年在产业聚集方面也颇有成效,现已形成笔类制造、制笔零配件、制笔表面处理、制笔模具加工、包装、专业运输、原材料供应、专业市场等一整套完备的体系。
“每年的‘文博会’,我们参展的企业都在以20%以上的增速增加。今年我们将会有46家企业,57个展位。”吴国华说,文港的笔产业已经进一步扩展到了钢笔、圆珠笔等其他文化用品领域,并形成了五大系列的产业集群,带动了各类油画笔、陶瓷笔、绘彩笔的产业延伸。2014年,文港镇的文化用品实现产值42.5亿元,销售收入41.65亿元,利税4.39亿元。
七成80后“触电”销售毛笔
文港镇大多数人从事的职业都与制笔有关。早期,当地人主要是将制作好的毛笔以低价大量批发给外地商户,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虽握着核心的技术,但由于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利润很低。
当老一辈的文港人传承着文港毛笔的传统,而年轻一代的文港人,则站在了时代的浪头,他们运用“互联网+”,将传统的毛笔产业与时尚的电子商务相结合,书写着文港毛笔新的传奇。
现在,文港毛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特色产业优势,但在文港人看来,这只是印好了名片。他们要打开的是外面更大的市场。
以往,各地的笔庄是文港毛笔生产者产品外销的重要渠道。如今,随着互联网营销的飞速发展,文港的制笔人也紧跟潮流,开起了一家家网店,一条包含生产、包装、销售的链条已经形成,在虚拟世界完成一宗宗大额货物交易,传统的手工业借着“互联网+”的春风焕发出无限的蓬勃生机。
走在文港镇的街道上,两旁随处可见加工和销售文房四宝的店铺,不时可以看到呼啸而过的快递车辆。谁能想到,在这个不到8万人的小镇里,有近七成的80后“触电”,他们分布在文港镇“互联网+毛笔”电子商务产业链的方方面面。
“五个一”书写文港笔文章
随着信息网络条件下的书写工具简化和快节奏时代的冲击,文港人和他们手中的毛笔,以及他们所在的有着1600多年制笔史的文港镇,正在不断寻找突围之路。
近年来,文港镇注重写好“笔”文章,打造毛笔文化艺术节,建设文港文化产业特色街区、笔都路楹联街,发展文港笔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旅游产品。
文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点打造“五个一”,即“第一村”-中国毛笔制作第一村周坊村、“第一庄”-天下第一笔庄、 “第一市”-毛笔交易市场、“第一园”-文化产业创意园和“第一馆”-晏殊纪念馆、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钢笔展示馆。
依托深厚的笔文化、楹联文化,文港镇开发一系列与“笔”有关的体验活动。近年来,文港镇还加大了毛笔、微雕、礼品笔等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旅游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现已成为馈赠国际友人的最佳礼品。
- 清明时节 有诗有画 有追思有怀旧
- 考考你的眼力,看看这幅画中有多少虎头?
相关动态
衡水内画:盈寸之间勾勒大千世界中国美术馆高馆藏展,百余件美术作品展现科技之美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落成开放美国90后美女画家,画马堪称一绝!70岁上海阿婆拿到中国美院书画双学位!荣宝斋与龙美术馆开启战略合作 2022年将首推“南张北齐”大展珍贵革命文物亮相江西省博物馆毕加索一画作失窃约9年后,希腊警方将其寻回现代书法的标准,是靠沈尹默用这册楷书确立的!写实与写意,光与色的交融!沈阳故宫馆藏帝王书法:你看哪位皇帝字好“90后”残疾画师宋彦鹏:风雨过后就是阳光
- 书法家推荐
李文行熊廷刚陶锦忠祁亮包良达徐和平廖宏斌匡青海姜寿田刘健
- 画家推荐
王子彬蒋庆北郭玉莲侯树林吴思林孙玛侬李学松吴上炜俞朝富李德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