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轨迹
关于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分期,文学界向有不同。毛泽东诗词研究大家公木先生认为:第一阶段从开始到1935年12月。第二阶段从1935年12月至1946年10月。而建国后的作品则作为第三阶段。这也是一种提法。而毛泽东诗词研究专家丁毅先生则提出“毛泽东诗词创作的七期论”。作者从毛泽东诗词风格的变化来划分毛泽东诗词创作的时期,这也为一种提法。而笔者认为:毛泽东诗词创作应分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应从1915年的《五古·挽易昌陶》到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为标志。
这是一个很高的起点,因为《沁园春·长沙》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内容与形式高度完美结合的经典,显示出三十二岁的诗人在艺术上的成熟,也标志着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上以崇高美为基本特征的审美个性的形成,同时,还表明了毛泽东诗词创作是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在本期创作的诗词除《沁园春·长沙》外,还有《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贺新郎·赠杨开慧》、《虞美人·枕上》共5篇作品。其中《沁园春·长沙》的问世,标志着毛泽东以一个成熟的诗人走向诗坛。
第二时期以1927年创作的《菩萨蛮·黄鹤楼》起,到1936年2月创作的《沁园春·雪》为止。
《沁园春·雪》的成功写作,标志着毛泽东诗词创作已达巅峰之端,不仅诗艺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且美学成就极高。这是一首冠绝千古的绝妙好词。
这期间诗人创作了21首诗词,它们是:除《菩萨蛮·黄鹤楼》、《沁园春·雪》外,《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十六字令·山》、《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这其中的最优秀之作如《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和《七律·长征》,都是足传千秋的作品。千百年后,毛泽东仍以这些诗词的辉煌而不朽于天地。这期间是毛泽东诗词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期,其中,《沁园春·雪》的问世,标志着毛泽东已稳坐在当代中国古体诗词创作的“盟主”的金交椅上。
第三时期从1936年到1949年。
是毛泽东在事业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时代,这期间血与火的斗争使他的思想日趋成熟,尤其他那卓越的领导艺术之才华,使他写下了一系列对中国革命事业具有纲领性、指导性的著作,对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使他拉大了与其他中共领导人的领导艺术的距离,他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袖。
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毛泽东仅创作了《临江仙·给丁玲同志》、《五律·海鸥将军千古》、《五律·张冠道中》、《五律·喜闻捷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五首诗。
诗人在此期间作为大军统帅甚至是百万大军的统帅,一方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另一方面成功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体系。同时还写出了风雪磅礴、豪气盖世的经典诗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在此期间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时期,他建立盖世奇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当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追问,已有了圆满而又完整的答案,但却又是他诗词创作相对苍白的时代。
第四时期为1949年4月29日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到1966年《七律·有所思》。
在此期间毛泽东写了36首诗词,其中不少亦为传世之作,足显毛泽东的诗词艺术更加圆润而完美。这期间是毛泽东创作的第二个高潮期。《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是这次高潮期的巅峰之作。
这个时期的创作可分为三个小阶段。
第一阶段即建国之初到1959年底,这阶段共创作16首诗词。
共和国初建,国内百废待兴,一方面西北边疆需靖,东南海疆需清;另一方面韩战越战正烈,这多事之秋恰恰激发了毛泽东躁动不安的诗魂。在他的笔下留下一串串精美至极的诗歌,说明毛泽东的诗词飓风经十几年的沉寂后,风乍起,即为弥天狂飚。
此间优秀的作品《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诗词史上的双璧。《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二首·送瘟神》,是当今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典范之作。除上述五首外,其他诸作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颜周齐王各命前》、《七律·和周世钊先生》、《五律·看山》、《七绝·莫干山》、《七绝·五云山》、《七绝·观潮》、《七绝·刘贲》、《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等10首作品,足以说明了此时的毛泽东诗词创作的雄风正健。同时这些诗词成功的写作,也是毛泽东诗词创作第二个高潮期的最有力的铺垫。
第二阶段即从1961年初到1965年秋。这是毛泽东一生诗词创作的第二次高潮期。
再次的辉煌是以《七律·答友人》、《七律·和郭沫若同志》领起,其间有《卜算子·咏梅》、《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律·冬云》、《贺新郎·读史》等优秀篇章。最后以《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为压轴之作,该篇也是毛泽东一生诗词创作的压轴之作。
虽然,此刻的毛泽东已进入人生的暮年,但此期创作的丰硕,足现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宝刀不老。该阶段毛泽东共创作了17首诗词,其中仅1961年就创作了8首诗词,在毛泽东一生的创作中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丰收年。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遗产。毛泽东一生最为喜欢的曹操所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是毛泽东此期最好的写照。跨越两千年的时空,中华民族的两位骄子,其心相通,于此可见一斑。
毛泽东在该期创作的辉煌,依然源于当时国内外环境的恶劣,而愈恶劣的环境和压抑,则愈激发了毛泽东诗词创作的灵感,诗人愈需要吟诗诵词以吐胸中之志。故此时,正是毛泽东优秀诗作喷发的最佳时机。这阶段创作的17首诗词,除上述7首外,其他诸作如《七绝·屈原》、《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七绝·咏贾谊》、《七律·咏贾谊》、《七律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杂言诗·八连颂》、《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念奴娇·井冈山》等10首诗词。
这其中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应是毛泽东诗词创作第二次高潮期的顶峰之作。它是毛泽东所有诗词中的第一首政治抒情诗,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历来提倡的“诗言志”的创作宗旨。就该词本身所呈现的一种至大至刚的气概之美,也远远高出解放后所创作的其他诸作。
至于1965年以后应为第三阶段。毛泽东写了《念奴娇·鸟儿问答》、《七律·洪都》及《七律·有所思》,那已为袅袅余音,可看作是诗人的谢幕之作。
诗人走了,他把一个诗的时代也带走了,时代再也没有如此卓越的诗人了。毛泽东终其一生,建造了一座诗词的丰碑,而在这座丰碑面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是一座无可逾越的丰碑。
2013年12月,作者耿汉东先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发言
【作者简介】耿汉东,安徽省淮北市人,大学本科。先后供职于中共淮北市委宣部和淮北日报社。喜欢读书,敬畏文字,己创作出版15部作品,主编6部诗集。现为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淮北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