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一个谜一般的男子,他虽然只活了短短的31年,但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词作尤为出色。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梁启超谓“容若小词,直追李主”。
那么,纳兰与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中国词史上两位才华杰出的人物,他们两人的词作有什么异同呢?
首先两人的作品都充满了真挚沉郁的感情,凄清委婉的风格,具有相似的意象,并且语言散发淡雅自然的魅力。两人的词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有着相似之处,但又因身世经历不同,各自有着特别之处。
品读两人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可以看到他们都写有关于爱情的词,大多为描写男女之间的缠绵缱绻。如李煜的一首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反映的是两情相悦的感情,有着轻快地调子。
李煜在降宋以前过的是酒酣歌舞、靡丽奢侈的宫廷生活,因此他写的词着重表现欢乐和喜悦。而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主要表现爱情的悲哀与苦闷,多描写与妻子卢氏的感情生活,在妻子死后,他为其写的悼亡词更显哀痛,并未后人称道。两人的词作在其他的内容上有大不相同,李煜的词前期题材较窄,多为描写宫廷奢靡的生活,表现他空虚无奈;南唐灭亡后,李煜尝尽亡国苦楚,其词也洗尽铅华,多为反映亡国之痛,意境深远,凄凉悲壮。如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的自然恒久与故国、朱颜的短暂无常相对比,遂使这不可避免之痛苦浩浩荡荡,沛然莫御。此篇被称为古往今来怀念故国的压卷之作,诚不过誉。
总的来说,李煜的哀伤是绝望的,极尽颓靡之美。而纳兰性德取材较李煜更为广泛,既有缠绵悱恻的悼亡词,又有雄伟壮阔的边塞词和寄托深远的咏物词。如《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照大旗。”此词写的是兰纳身处边塞荒芜之地,但心念家乡,表现出他的悲凉寂寥,既有婉约之态,又有豪放之境。
两人的词作都具有凄婉哀清、语言明净的特色。李煜的词作后期由于亡国而表现出来的是无尽痛苦与悲哀,他善于写愁,捉住事物的特征,把“愁”形象化、具体化。如《虞美人》中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愁之多,形象而生动。他的语言精确准炼,清新自然,通俗易懂。纳兰的词流畅自然,读起来你会感到真挚的感情流露通篇,没有丝毫的雕饰。他的词另一个特色就是善于用典。他对人生、爱情非常执着,因此在哀伤低沉的词里会看到炙热的希望与期待,在婉约中带有豪放之色,刚柔兼备。如《菩萨蛮》中他虽身处边塞寒苦之地,但在梦中他的心却飞回了温暖的家中,与家人团聚,醒来之后却仍在寒风和战马的嘶吼中度过。他身处边塞,用豪放的语言描写边塞之景,思念家乡时又可见他的婉约之风。王维国说这种大气壮观之作“求之于词,惟纳兰容若塞上之作”。 总的来说,纳兰性德和李煜词作内容和艺术风格有相同之处,但亦有不同之处,纳兰词惆怅低徊,幽怨凄美,感情至真,超逸隽永,直指人们内心柔弱的部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欢迎读者朋友以个人名义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用于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