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育红(右一)为游客讲解毗卢寺壁画。
记者 张腾扬摄
瞧!三面墙、100多平方米的壁画上,508位历史人物看得人目不暇接。然而有个人不但闭着眼就能指出每个人物方位,还能丰富流畅地讲解典故,任谁听完都能有所收获。
她就是河北石家庄毗卢寺“金牌”讲解员武育红。武育红二十多年如一日,扎根壁画研究和讲解,让更多人领略壁画魅力,关注文物保护。
做好每一次讲解,唤起公众文物保护意识
在武育红看来,让越来越多人关注并重视文物,那文物本身及其凝结的文化,便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做好讲解,就是让更多人关注文物。”她说。
去年,“粉壁丹青——毗卢寺壁画艺术展”在河北省博物院举办。尽管不是自身职责,武育红仍坚持每周六上午来做义务讲解。
有一天,展厅游客熙熙攘攘。武育红观察一会儿却发现,人们普遍是走马观花,少有驻足欣赏。眼前一对夫妇,正困惑于壁画上的人物。“她身穿绿色上衣,手托碗盖,意为贤妇。”武育红柔声地解释,见大家听得认真,她便沿着壁画边走边讲。片刻,展厅里的游客渐渐围聚在她身边。
“工笔画的线条有十八种画法,称十八描,有铁线描、折芦描等。”讲到画法,武育红顿了顿,弯下腰,“就像芦苇一样‘嘎巴’折断了,这样的拐角犀利。” 一个小时下来,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
义务讲解结束后,武育红又赶回了毗卢寺。尽管在那待了20多年,可空闲时,她还是喜欢去寺里转转、坐会儿。没歇多久,有人敲开了门。原来,先前的几名听众在听完讲解后,决定到毗卢寺现场参观。“我希望讲好每一次,唤起更多人的文物保护意识。”武育红说。
丰富讲解内容和方式,让听众学到知识、感受乐趣
“请站到一边去,我自己看!”时隔多年,当初的窘态,武育红依然刻骨铭心。那时她刚做讲解员不久,对方是文化系统的老同志。虽是新手,可播音专业毕业的她,演讲不怯场、不磕巴。当她照着解说词滔滔不绝讲述时,对方先后提了3个关于壁画知识的问题,结果她一个都没答上来。“当时羞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武育红说。
这次经历让她开始重新审视文物讲解。讲好壁画,绝不能背几段解说词敷衍了事,脑袋里要有干货。之后,她白天没事时就请教专家、找资料、看书、做笔记,对着壁画里的人物形象、细节典故“硬磨”;晚上下班,在纸上画图练习,甚至一度执着到见到毗卢寺相关的内容,就拿来“啃”。有一次,她站在殿里温习壁画,因为长时间一动不动,耳朵里居然爬进了只虫子。
要讲好壁画,还得能举一反三。手里资料有限,就要去全国实地考察。这些年来,武育红穿越太行,感受山西永乐宫壁画的古朴庄重;走过河套,领略甘肃敦煌壁画的飞天浪漫。
根据听众特点,她还不断充实讲解内容,丰富表达方式,让听众学到知识、感受乐趣。如今,武育红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被誉为“专家型、教授级”讲解员,当初的小姑娘,已经完完全全“镇得住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言之有物,让听众有所得。”武育红说。
讲解员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实现人生价值所在
经年累月,壁画受环境气候影响,难免破损、褪色。为给壁画“益寿延年”,2014年以来,毗卢寺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历时数年,对壁画进行大规模修复。
从前期的除尘、绘图,到后期给修复专家打下手,武育红几乎是全程陪伴,精心呵护。此外,毗卢寺还启动壁画数字化保护工程,武育红又化身“播音员”,参与壁画解说视频制作。
除了做好讲解,她还运营微信公众号、办讲座,介绍宣传毗卢寺壁画艺术;有感于自己当年学习壁画时资料匮乏,她将自己多年来收集的有关毗卢寺的资料及专业知识整理成《印象毗卢寺》一书出版。
“如果这20多年不是守着壁画,她可能是一名光鲜亮丽的主播,即便做导游也比现在的收入高。”她的同事说。好在家人对她的事业很支持。即便陪女儿的时间还没有陪壁画的一半多,但女儿一直以她为荣。
“讲解员于我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实现人生价值所在。”武育红会心一笑,“我能为保护和传承壁画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千金不换。”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08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