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文献书籍
古籍版本鉴定的“两条路线”
信息来源:网络 | 阅读次数:2558次 | 更新时间:2018-03-01 10:09:56
作为一本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书,《天演论》一纸风行,在十九、二十世纪相交的短短几年里,有多个版本流传。严复和严译的研究者对《天演论》早期版本多有论述,但似乎只有古籍研究者耿心先生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版本。
在《文献》1996年第2期《清末民初版本及其时代特征》一文中,耿心指出,《天演论》的光绪辛丑(二十七年,1901)富文书局石印本有一个清末雕版影刻本,“它保留了富文书局石印本的封面原署和卷末原署,版面有多处断版痕迹。”
此本所以有趣,在于人们常用石印的办法来影印刻本,它却反其道而行之,用雕版的办法影刻了石印本,而且十分忠实,全书无一字增删,字体惟妙惟肖,连封面“光绪辛丑仲春富文书局石印”和卷末“后学庐江吴保初、门人南昌熊师复覆校上石”字样都照刻下来。由于书中没有再版信息,人们只有认真观察版面特征,比如“断版痕迹”,才能看出它是刻本而非“石印”,否则不易想到摆在面前的居然是一部“负责任的盗版书”。
《天演论》是重要著作,用雕版翻刻石印本也是出版史上的少见现象,但本文打算把这些话题暂且放下。拈出这个例子,只是想作为版本学课堂上的一个顽劣学童,向先生提一个问题:对这类版本,该用什么办法鉴定?问题的背景,是当前古籍版本鉴定存在的“两条路线”之争。
版本鉴定的内容,可参见书目卡片上的版本项:出版时间、出版人、出版地和印刷方式。含有上述完整出版信息的古籍不多,在保留至今的早期古籍中可以说很少;由于翻刻,古书的版本信息还往往失真。因此,鉴定就是要通过对古书的研究,获取出版信息,确认它的版本。而采用何种方法来完成任务,学者们的主张并不一致,甚至严重对立。
在版本鉴定初兴的清代中期,孙从添(1702-1772)撰《藏书纪要》,即提出收藏古书必须“眼力精熟,考究确切”,要诀在一个“看”字:“凡收藏者须看其板之古今、纸之新旧好歹、卷数之全与缺,不可轻率。”凭眼力观察的方法一直在藏书家和贩书者中应用,也被人称为“观风望气”法。到现代,古籍版本学发展为独立学科,仍有学者坚持这一方法。如黄永年先生于2005年出版《古籍版本学》,主张建立版本鉴定方法和版本史相结合的学科体系。他提出的版本鉴定主要方法可概括为“三看”,即看字体、看版式、看纸张。该书248页,有214页在结合版刻史讲解各时期、各类型古籍的字体、版式、纸张特点,可见他对眼力观察的重视。
也有版本学家不赞成此法。李致忠先生于2001年出版《古籍版本知识500问》,提出中国古书版本学要“以考证为自身的主要方法”,反对“把丰富的考证内容简单化为版本鉴定。而在版本鉴定中再进一步简单化为眼别真赝,凭直观的纸墨行款而加以鉴别”,并将偏重眼力观察的方法斥为“不良风气”、“误入歧途”。虽然李先生声明他的实际主张“是提倡人们掌握直观鉴定版本的技能,反对将其说神说玄并当作主要的或惟一的鉴定方法”,但他在500问答中只设计了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即“依据版印的风格特点初步鉴定版本”。1:500,先生不愿多讲,学生们又如何“掌握直观鉴定版本的技能”呢?
从两种鉴定方法在各自书中所占篇幅比例,能看出双方观点分歧之大。究其原因,应在于双方虽然都承认版本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书,但主要应该针对古书实物,还是古书内容,大家认识不同,于是出现了两条研究路径。究竟哪一条路好走,要看谁更能为准确鉴定提供依据。
从中国古籍的实际情况看,把古书作为实物来研究、重视眼力的鉴定方法,更为实用、有效。
不像现代图书有标准版权页,古籍大多没有明确的出版信息。对这类书,考据也难有用武之地。有些书带有出版信息,如牌记、封面、刻书序跋等,但又受到翻刻的严重干扰,而翻刻是中国古代商业出版的基本生态。历代书坊都奉行拿来主义,只要看到某本书畅销,毫不客气,先翻印了再说,以至于重要版本都有不止一个翻刻本,到近代又出现影印本。如果这些翻刻、翻印本没有注明自身的出版信息,则所有内容都来自原本,此时出版信息再多,又能解决什么问题?白纸黑字,在文史考证中往往是真相之本,在版本鉴定中却可能成为错误之源。上述《天演论》算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不看字体、版式、墨色等实物特征,只相信文字,准会把这个不知何时谁氏的刻本当成“光绪辛丑富文书局石印本”,那就应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老话了。
在实践中,版本鉴定者相当大的精力都用来排除翻刻、翻印干扰。过去要区别原刻本与翻刻本、活字本与雕版翻刻本;今天在这些任务之外,还要区分古籍原本及其影印本。在此过程中,主要还得靠眼力、靠“观风望气”解决问题。这似乎有些“玄”、有些“神”,其实自有道理。书籍作为手工业产品,其字体、版式、纸张、墨色,都是印刷技术的产物。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印刷技术有差异,其印成品就会体现出这种差异。例如同为刻本,书写者的书法风格不同,刻出的字风格(模样)也会不同,这是“看字体”受到重视的原因。再如两个本子有原、翻刻关系,翻刻本必不能所有文字、图案与原本完全一致;又如雕版与石印是截然不同的技术,前者为凸版印刷,后者为平版印刷。版本鉴定所观望的“风气”,其实是反映在纸面上的印刷技术特征的痕迹,鉴定者利用这些痕迹,来判断书籍印制使用了何种、何时的技术,推断它的出版印刷情况。从这点看,版本鉴定所用的直接观察方法,更接近于技术,而非学问。
强调考据,其实是版本鉴定从技术向学问升华的努力。清人洪亮吉(1746-1809)曾把藏书家分为五等:考订家、校雠家、收藏家、鉴赏家、掠贩家,其掠贩家的代表形象是:“眼别真赝,心识古今。闽本蜀本一不得欺,宋椠元椠见而即识。”版本学家对此评骘自然心领神会,人往高处走,谁不愿意脱离掠贩家队伍,加入考订家行列呢?而且版本学对考据也有迫切需求:依靠眼力只能对版本判断个大概,不可能达到绝对准确的程度,更不要说再高明的鉴定家也有走眼的时候。要使鉴定更精更准,只能借助于严谨细密的学术考据。版本鉴定无疑需要走
“术”与“学”相互融合、提高学术含量的道路。直接观察与文字考证,应相辅相成,而不是互相排斥。但无论如何,前者都是基础。如果还未对一本书进行仔细的直接观察,就试图通过文字内容来判定其版本,那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行动。
- 大昭寺文物首次进京
- 古籍旧书报收藏入门
相关动态
《诸子的智慧:中国文化元典中的100个关键词》:与诸子共舞思想之河 诗词书法作品集《抱朴崇雅——东安墨客韵人生》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毛泽东文谭》入选2023年度“中国好书”王跃文首部历史文化随笔集《走神》近日出版 44种图书入选2023年度“中国好书” 15000+海内外图书,两大藏书文化特展...第三届嘉德国际艺术图书展正式开幕!每周新书新作 | 字里行间,别有天地深入发掘天津历史文化资源 《王明九全集》在津首发 邹建军教授如是谈《晏阳初》的炼成之路清末孔氏岳雪楼号称藏书33万卷 家道中落藏书尽佚2024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规模空前,系列活动共同阐释“把一切献给现在”《艺术之书》 近600位伟大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
- 书法家推荐
李文行熊廷刚陶锦忠祁亮包良达徐和平廖宏斌匡青海姜寿田刘健
- 画家推荐
王子彬蒋庆北郭玉莲侯树林吴思林孙玛侬李学松吴上炜俞朝富李德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