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姜丹丹女士绘画个展“山之诞生”于巴黎圣日尔曼街区的法国女性艺术画廊成功举办。姜丹丹女士主要作为哲学家与艺术批评家同时从事艺术创作,透过本次展览,我们得以窥探哲学工作与艺术创作之间的互渗运动。
本次展览展出了姜丹丹女士近年来创作的二十九幅丙烯与水墨作品。展览前言里提到:“这是姜丹丹女士在二十多年来的跨文化的求学、治学中试图从法国思想、艺术中汲取养份,她近年来在伴随她的学术研究的艺术创作的实践里运用中国水墨画的技法与中国古典美学精神,使之与与西方现代抽象画的艺术相碰撞、交织,寻味如何在跨文化对话式实验的层面上重新创造出富有生命气息的作品,进行创造性的山之“化境”的实验。”
开幕当晚,巴黎十大哲学学院美学教授圣邦諦(Baldine SaintGirons )女士,巴黎七大美学教授、罗兰巴特研究专家埃里克·马尔蒂(Eric Marty)教授,巴黎国立高等装饰美术学院教授多明尼克提诺(Dominique Thinot) 先生,法国画家克莱尔莫罗(Claire Moreau)女士,法国画家让-贝纳尔·夏尔黛(Jean Bernard Chardel)先生,荷兰画家伯纳德·德·沃尔夫(Bernard deWolf ),法国诗人让·巴蒂斯特·巴拉(Jean Baptiste Para)先生,法国哲学家、作家单士宏(Michaël de Saint-Cheron),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家皮埃尔-安东尼·夏尔黛(Pierre-Antoine Chardel)教授,法国哲学家、国立政治科学学院教授贝尔纳•勒贝(BernardReber),法国女作家Jocelyne Sauvard,法国导演KarimHoufaïd,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艾米(Hermine Roumilhac),法国新闻记André Fernandez等等文化界各领域知名人士出席了开幕式。
姜丹丹女士的化作颜色凝聚在一起,不断进行着扩散,通过对宇宙的悄悄窥视,纸张以窄小的一面截取了这种扩张运动,画家有意识地让颜料继续延展,画框保持在纸张之外——从而也就让无限保持在纸张之内。画展的主题,被称之为“山的诞生”,因为姜丹丹女士的艺术之劳作正在于对山之形的捕捉,尽管曾无数次的见过山,但每一座山无疑都是不同的,这些对山的经验如何才能透过画笔被呈现为独一的而非再现式的呢?画中的山都是模糊而飘渺的,丙烯颜料自然地散裂淡化了山的轮廓,山和它的环境被融合在一起,无法被轻易分离,或是雾,或是雨,或是光,它们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风景,从而山无法被单纯地客体化,我们一试图把握山,我们就不得不触及整个环境,乃至整个宇宙,也即我们,这具肉身,这个主体所处的生活世界。
这一劳作让人想起塞尚晚年围绕圣维克多山所绘制的一系列画作,普罗旺斯的风景被转化为色块与线条的抽象组合,橘黄色与深绿色的明暗交替成就了塞尚对山的捕捉,在其中对山的拟真式再现被画家置之不理,笔触想要唤起的乃是山之印象,山之感觉,山的独一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姜丹丹女士的画作虽并非油画却也试图捕捉如此这般的独一性,并且,水墨技法与丙烯颜料的搭配也不失为是对这种探索提供的新的途径。东方的水墨画同西方现代抽象艺术之间的内在关联,今天已经不在晦暗,正如徳勒兹所提及的那样,“中国的诗画家,既不是模仿性的、也不是结构性的,而是宇宙性的。而程抱一则指出”他们仅仅保留着、萃取出自然的那些本质性的线和运动,他只以连续或叠加的线条进行创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生成整个世界,从世界之中形成一种生成,就是创造世界,就是创造出一个世界,众多世界,也即,发现其邻近和难以分辨的区域。“绘画中的山水风景,并非模仿真实景物(模仿哪一个呢?)也非构形一种先验结构,而是对独一性的宇宙性的直接把握,用徳勒兹的话说,这便是真正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