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新华网: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新华网《文化艺术大家谈》栏目。今天作客我们栏目的是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先生。苏主席,您好![ 2016-10-31 16:09 ]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新华网《文化艺术大家谈》栏目。今天作客我们栏目的是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先生。苏主席,您好![ 2016-10-31 16:09 ]
新华网的网友们,大家好![ 2016-10-31 16:10 ]
苏主席,首先恭贺您当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2016-10-31 16:12 ]
谢谢![ 2016-10-31 16:13 ]
10月15日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两周年。从您上任书协主席以来,在贯彻“讲话”精神方面有很多作为。先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书协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2016-10-31 16:18 ]
我从去年12月上任以来到现在快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当中,书协在中国文联和各省文联的领导下,确确实实、蓬蓬勃勃地发展着。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家的精神状态更活跃了,目标也更明确了。特别是深刻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之后,我们书法家协会和各省书协的工作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首先,大家提高了认识,深刻地理解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艺术家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作为文艺工作者,以“为人民服务”为天职。“讲话”的这一精神在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中,特别是在书法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们也积极学习刘奇葆同志在第七届书代会上提出的“四有”要求——书中有文,书中有道,书中有人,书中有德。这都给我们书法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响应中央的号召,开展“送万福进万家”的活动,深入到机关、农场、工厂、部队、学校,我们靠手中的笔,好好为百姓服务。[ 2016-10-31 16:32 ]
我们知道,您下乡到过十几个省、多个少数民族以及边疆地区,亲自参与“送万福进万家”的活动。[ 2016-10-31 16:35 ]
我大概走了14、15个省,20多个地方,民间存在着广阔的文化氛围。对书法的热爱,不只限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在偏僻的农村也有很多人对书法非常喜欢。比如在广西巴马,很多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练毛笔字,这让我们很震惊。由此可见,民间有着自发的对书法的热爱。在青海,当地相对比较贫穷,但是西宁从2004年起小学就开始有写字课了,2008年更全面引入书法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当地的农村大多是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对传统文化同样非常热爱。而且他们很执着,小朋友每天都拿毛笔写字,非常可爱。[ 2016-10-31 16:42 ]
我们通过深入下乡,把习总书记“艺术家以为人民服务为天职”的思想贯彻下去,并在全国掀起了高潮。中国书法家协会还在中宣部等六部委以及文联的领导下,开展了学习“讲话”精神的大培训,现在已经开始培训了16、17期了。专门把全国的书协会员按照省划分,一个省一个省地进行培训,请有名的专家和学者讲课,我在其中也承担了一部分任务。我讲的就是“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大力弘扬中国精神”。[ 2016-10-31 16:58 ]
我们知道,您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研究。您刚才也提到了,您在今年书协举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专题研讨班上,作了《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国精神》的报告。请问这次专题研讨班的学习都有哪些成果?这将对书协今后的工作起到怎样的指导作用?[ 2016-10-31 17:02 ]
我只是在理解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这次报告中,我主要讲到的是“讲话”精神中的第四点,该怎样理解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含义是什么?就是中国梦的一个具体体现。首先便体现在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这种传统精神正是中国精神的核心,是我们传承的一个重点。[ 2016-10-31 17:29 ]
另外,还有革命精神,我们跟全国政协一起到江西瑞金、上杭等地,感受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我们和当地的老百姓在一起,倾听他们的声音,让他们来讲他们的故事。给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一个县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牺牲了一万人。一个老妈妈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全部送到前线,最后一个别人说留下吧,她说不行,于是三个儿子全部都上了战场。这种感动人心的事迹,在今天对我们仍有莫大的教育意义,让我们更加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如果不去好好地深入基层,我们怎么能了解到这些普通百姓的心声呢?所以,我们在调研当中,只要百姓有要求,我们就全部满足,给他们写春联、写对子,帮助他们布置环境。我觉得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正像是习总书记所讲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16-10-31 17:38 ]
第三就是创新精神。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到今天多么不容易。我们用3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走完别的国家上百年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大潮下,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但是有精神作指引,工作的责任感必定会油然而生。我在下乡时,常听到老百姓说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朴实的语言,说明大道理。所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个方向提出来之后,让我们很受感动。我们一定要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去,好好地体验这种文化立场、这种责任的重大,才能够真正地“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2016-10-31 17:45 ]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是您一贯倡导的精神。这么多年,您在政协每次会议的提案中,也都对此有所体现。请您谈谈这一倡议的由起。[ 2016-10-31 17:49 ]
这个不是我自发的。起因是,我们这些书画界的政协委员看到一些孩子拿笔是两个手指捆在一起,纸也是歪着放,学西方人的签名姿势,觉得很帅气。他们的书写能力特别差,别说写毛笔字了,就是拿钢笔的方法都不对。于是,我在2009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便提出了《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刻不容缓》的提案。与此同时,书法界有一系列相关的提案被提出来。之后这一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2013年,教育部开始下达“中小学书法进课堂”的通知,并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这对全国的书法学习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共有81家出版社参与了书法教材的编写投稿,我们最终选出了11家出版社,这些教材从2015年起正式进入了书法课堂。[ 2016-10-31 18:04 ]
“书法进课堂”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老师。以前只有浙江美院开设书法专业。现在则有将近200家的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书法课,这是一个很可喜的现象。但是,针对书法老师这个职业,仍然还是缺乏专业的教育设置。一般我们的书法课不是被设在美术课里面,就是作为语文国学里面的一个分支。给专业学生的毕业证书里也没有书法专业,都是混在美术学或者国学里头。这便是当前书法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阻碍。因此,我在今年的政协提案中便提出了:想要彻底解决中小学书法教师的岗位、编制和师资问题,先要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全面开花。[ 2016-10-31 18:12 ]
其实,这就是书法教育中间有断层。一代人对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练习,整个断层了。[ 2016-10-31 18:13 ]
是的。我们走到学校去调研,更加体会到孩子们学习书法,并不是仅仅要当书法家。有一次,在北京有一个校长,他问我:苏老师,孩子上什么课的时候是最安静的呢?我说语文、数学。他说不是,是上书法课,全班同学都在写字的时候是最安静的,所有人的精神都集中了。这给我很大的启示:为什么孩子写字时会精神集中呢?我们和北师大、台湾淡江大学的学者一起进行心理学研究,针对孩子们书写汉字时精神集中的问题,从理论上进行突破。孩子们写字,因为笔是软的,墨是稀的,纸是洇的,软笔蘸上稀墨写在洇纸上,这三者在一起有不一样的效果。现在这方面的调查实验仍在进行中。所以,我觉得书法绝不是上一堂课的事。有些孩子做作业,会听着音乐,精神分散。只有练书法,才能真正做到精神集中。[ 2016-10-31 18:21 ]
所以说,书法课有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2016-10-31 18:23 ]
之前学书法的女孩比较多,现在男生也比较多了。凡是学书法的孩子在班上基本上都是三好生,说明他们练字精神集中,做其他的事情也能精神集中。练习书法对孩子们精神集中的培养是最好的。他们一写起字来,进入到状态,别的就全都忘了。[ 2016-10-31 18:23 ]
您提出来的“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就应该从儿童抓起。幼儿园最初接触的传统文化应该是中国的笔墨纸砚,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感性的认知。[ 2016-10-31 18:26 ]
幼儿园,我感觉早了一点。可以让孩子从小先练硬笔,慢慢进入软笔。硬笔是克服一个矛盾,软笔是克服三个矛盾,所以更需要精神集中。[ 2016-10-31 18:28 ]
总之,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传统文化,通过书法开始。[ 2016-10-31 18:29 ]
是的。说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比如当孩子们写“厚德载物”、“润物细无声”时,他写的内容也会潜移默化地把他带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当中。所以,书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我刚才提到的那个心理学项目,是专门研究孩子们写字的时候脑子是怎么运作的。等那个报告出来,便能够用真正的科学来说明写书法的好处。现在我们仍在调研和了解当中。[ 2016-10-31 18:30 ]
我们知道您对中国传统文化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您之前也在文物出版社作过社长。请您结合中国书法,和广大网友分享一下您的工作心得?[ 2016-10-31 18:33 ]
我是1980年到文物出版社工作的。当时文物出版社正缺一个书法编辑。因为随着地区出土的文物、文献越来越多,文物出版社需要有一个懂书法的编辑。我其实是经过三年的努力,才进入到文物出版社的。我当时在第三机床厂当钳工,业余时间参加机械局工会等组织的“板报”类活动和培训。听说文物出版社有这个职务后,我便积极争取了。[ 2016-10-31 18:42 ]
我做出这个选择,也是得到了启功先生的教导。他对我说:一定要去文物出版社,有什么不懂的就回来问我。我的老师是刘博琴,启功先生的大部分印章都是刘老师给刻的。我通过刘老师认识了启功先生。而且,启功先生是满族,我也是满族,一聊起来就更亲切。总之,经过启功先生的介绍,我便开始在文物出版社踏实地工作。我从1980年一直到现在,都是文物出版社忠实的编辑。启老,大家都知道,他既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又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席。在工作当中,我也得到了启功先生方方面面的培养和教诲。[ 2016-10-31 18:47 ]
再说回文物出版社一开始为什么要招聘懂书法的编辑呢?更主要的是,因为社会上有需求。当时社会上爱好书法的人比较多,却没有合适的字帖。我到文物出版社后,便开始编“历代碑帖法书选”系列。那时启功先生对我说,现在的孩子都学习书法,一定要编一套物美价廉、实用的书,但是本子也一定要好!你们不行,我去帮你们选。于是,我们编写的时候,把碑帖的每一个字都重新“割表”。由此可见,启功先生对青少年的书法教育是非常上心的。这些字帖后来一直出到100多种,每一次的说明我都自己去写,选最好的本子,用最简单的语言。写不好的时候,再请启功先生帮我们把关。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和日本合作搞书法交流,启功先生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工作当中,启功先生真是耳提面命,一点点地提携我们。老先生的言传身教,到今天还是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启功先生曾经给北师大题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 2016-10-31 18:59 ]
我们继续谈一下“书法进课堂”的举措。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书法进课堂”开展之后的情况?[ 2016-10-31 19:02 ]
现在整体来看,大的城市也好,边远山区也好,凡是领导们重视的地区,“书法进课堂”开展得都非常好。比如,我们两个月前到山东潍坊地区,那是陈介祺的老家,那个地方不但书法进课堂,连篆刻也进了课堂。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的15分钟,都在写字。“书法进课堂”在那里贯彻得非常好。再比如镇江也是一样,镇江市也是不但书法进课堂,篆刻也都进了课堂。[ 2016-10-31 19:04 ]
全国书法和篆刻进课堂主要有哪些地方?[ 2016-10-31 19:05 ]
据不完全统计,大城市的“书法进课堂”都开展起来了。像广西南宁、青海西宁、东北大庆以及陕西的延安、天水、西安等地,“书法进课堂”在小学基本上都实现了。唯一的困难就是缺老师。没有老师,当地的教育部门就和书协一起合作,在这个地区有认证的书法家都可以进课堂。条件是:第一要懂书法,第二要知道怎么教书法。选一批能够教书法的书法家深入到学校去教学,这样的措施也已经开展得很不错了。[ 2016-10-31 19:13 ]
看来,各地在书协的带领下已把“书法进课堂”落实到了实处。[ 2016-10-31 19:15 ]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中国文联的领导下,和教育部共同打造书法教师的国培计划,三到五年培养七千个教师,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花。现在已得到很好的反响。这样的话,受过培训的书法老师回去后,在他自己的那个地区再培养新的书法老师,从而一步步地弥补和解决书法师资短缺的问题。[ 2016-10-31 19:21 ]
现在整个社会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上到退休的老年人,下到年轻人,都觉得书法是我们民族的根。您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席,能否谈谈,一个普通的、已经工作了的年轻人想学习书法,应该如何入手?[ 2016-10-31 19:24 ]
书法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在孩提时代有很好的条件,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课堂上努力去写,就可以。所以,我们现在要打造一批书法教室。我们学书法不能在那么窄的课桌上,每个学校都要争取有一个大的书法教室。这样孩子们坐在那里,用笔墨形成一个氛围。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份遗产到了今天仍然十分珍贵。这种环境很自然地就让你踏踏实实、心很静。这对培养孩子们精神集中,绝对有好处。[ 2016-10-31 19:26 ]
工作了的年轻人,方方面面都很忙,无暇去写字。但是,你走到街上,不管走到哪儿,中国书法的痕迹还是有的。我希望现代的年轻人多看、多浏览。就我们学书法来说,读帖——拿一本王羲之的《兰亭序》看看也管用。一方面是写,另一方面是读帖。汉字,是每个中国人都接触的、都理解的。但是好坏有一杆秤。我们写起来的时候,不像古人,总是跟不上字帖写的。所以,更得要努力追求,一点点地去理解。[ 2016-10-31 19:28 ]
现在的老同志退休了,他们都练练书法,你学唱歌要有嗓子,学画画没有基础,但是写写字还可以。只要有毛笔、宣纸、毡子就可以了,条件不是很高。关键是,孩子们写字能精神集中,老人写写书法能入静。平时睡不着觉,也可以写写字,精神集中,睡觉不做梦了。北大王岳川做了一个统计,历代高僧平均活66岁,历代书画家平均则是79.7岁。书法对于养生也是绝对有好处的。[ 2016-10-31 19:31 ]
今天苏主席关于书法艺术的分享,非常精彩!我们也了解到,中国书协在苏主席的带领下做了很多“走入民间、走入百姓”的实事儿。我们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先生作客新华网《文化艺术大家谈》栏目!感谢广大网友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2016-10-31 19: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