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画家王兴顺是几年前在拥军送书画的一次书画笔会上,此后又一次次在市书画家的公益活动上相遇。平和亲切,自然沉静是他给所有人的印象。就如同他的画作,静笃之境跃然笔墨之间。
我喜欢王老师的花鸟画,喜欢他作品中那股自然外发的纯正气象,喜欢他厚实中放逸的笔墨功力,无论是逾丈的巨幅还是斗方小品,他皆能融笔墨于一体,溢清韵雅静于毫端。诗情画意统摄于纸上,表现了他内心的虚静自然、清俊有致。王先生与别的画家不一样或者说他的优势之处在于他不把绘画纯粹当做一种手艺,更多的是当做一种人格的塑建,当做一种美学范式去追求,当做一种修为去营发,当做一种人生命题去悉心追寻。所以他的作品能突出地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悠远心灵,触碰人内心中的美感。
王兴顺的花鸟画之所以能被美术馆、书画爱好者收藏,当然在于他自身的审美、笔墨功夫、勤奋好学、乐此不疲以及画中的诗情画意的情趣所致。王兴顺为画鸟,经常到林中及“鸟市”观察鸟的动作、神态,聆听鸟鸣,数年目识心记,形诸笔下,才有了如此形神兼备、生动伶俐的鸟类“相册”。由画“相”到写“神”,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更为深刻,画中的鸟禽或是觅食或是休憩,《花影虫趣》时的传情,《秋江遗韵》的回望,《旷野春晓》时的怡然,《雨潇潇》中的精神等,那种笑容可掬的《水阔蛙声远》,《花姿禽影》时的母子同乐……形神各异,鸟态纷呈,动感十足;清新、明丽,活脱脱如闻鸟鸣,如见鸟态。
他念念不忘自己曾在山东轻工业学院美术系这所艺术殿堂里攻读学艺,感恩青春岁月、感恩母校师长、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友。对王兴顺而言,青年时的校园生活最难忘怀,因为这短短的大学岁月,使他开拓了视野,掌握了基础,找到了扬长避短之处,决定了日后的可持续发展。王兴顺在济南的学习生涯让他领略到宋人花鸟画的精致、元人花鸟画的雅逸。此后三十多年的水墨生活,乃能从优秀传统中广采博取,形成自己工意兼具、典雅秀逸的风格。
王兴顺早期所写的荷花、水禽、老梅、飞鸟,有郁勃的生机、用笔工细而又随意,线与面的穿插,勾与染的互补,虚与实的相济,自然天成,恰到好处,透出了厚积薄发的造型功力;他所写花鸟画近作,有一股清香雅气,淡淡的、典雅的、斯文的、诗意的,富有自然的生活情趣,让人宁静而致远,散怀而悦心。笔墨不到处立意,枝叶朗朗、枯木萧萧、梅枝横斜、竹影摇窗、皆以自家意象为之,静笃之境跃然笔墨之间。
在画家王兴顺的眼里,所有的物象都不是自然界的静物,而是一种美好的、富有灵性的生命,如同那些花儿鸟儿,故而当世间万物进入他的眼帘时,他都会觉得那么亲切可爱。他醉心于他的花鸟虫鱼,醉心于他的宣纸墨香。生活在他看来,就是艺术的复制品,所以司空见惯的花香鸟语,便在他的笔墨中变得有情有意了。而当人们面对那些情味浓郁、意韵绵长的画作时,却又觉得画境之物没有任何雕饰,有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寂静之美。王兴顺用他自己独到的笔墨,赋予了花鸟画更生活化了的精神意义——如同黄宾虹先生说过的一句话: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写精神。
王兴顺的艺术作品,采撷的是他生活的花蕾。艺术的情趣化,使得王兴顺的花鸟画更加灵动和简约。过目难忘的绿荷鸿雁,花意缠绵的紫藤花,秀色可餐的大南瓜,山间的野花,湖畔小憩的鸳鸯等,都被他的神来之笔浑然天成了艺术的奇花异葩,它们盛开在了水墨宣纸之间,是那么赏心悦目,清静宜人。
宁静致远墨中醉。王兴顺以艺术家的眼光,寻找挖掘着生活中的自然之美,并赋予了眼中之物个体的情感,以其老辣简约、温润有力的笔墨,画出了花鸟的风姿和神韵,画出了雪落残荷、风吹芦苇的寂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