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艺术先知
陆维钊:奠基高等书法教育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1825次 | 更新时间:2016-04-07 17:47:37
陆维钊先生是中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奠基者之一。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筹备并组建了中国第一个书法篆刻科,为当时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书法篆刻专业,七十年代末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招收书法篆刻研究生,开创“一枝五叶”的书法大局。陆维钊也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大师。他数十年专攻清词,精于古文,而年届六十后始以书法著名,晚年独创“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的“蜾扁”书,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而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卧薪尝胆 在文史学问中的书画创作突围
其实,陆维钊从事文史词章之学,早年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先生助教,后在上海学习清词,后来又在杭州大学中文系做教授。对于书画,他一直当做业余爱好,是六十多岁到了浙江美院才出名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画大师潘天寿在杭州一画廊看到一幅陆维钊的山水画作,觉得画非常好,尤其是上面的书法、题跋文字和内容都很不错。潘天寿认为,像陆维钊这样的人才在高等美术学府很需要,便特地聘陆维钊到浙江美院兼课。浙江省书协副主席、陆维钊研究委员会主任白砥教授分析说,深厚的国学功底,加之其在书法创作上碑帖兼融,独具风格,既见传统又不乏创新的思路与实践,应是潘天寿对其赏识之处。因为在同时代书法家中,学问好的还是很多,如沙孟海先生;诗书画印皆擅的有已在国画系任教的诸乐三先生等;帖学技巧精能的有朱家济先生等,但都不在潘先生对科主任的最理想考虑之内。正是潘先生对中国书画艺术寄予的厚望,才慧眼识中陆维钊。因为,相比于同时期其他书家,陆维钊的涉及面最宽(篆隶草真皆能,碑帖不偏),切入历史与时代的风格性最强(不只是作为一个一般书法家写写字,而具有担当精神),艺术的形式探索意识最重(篆书扁写,篆隶相间,碑帖相融,在强化笔墨的同时极富空间感)。可以说,陆维钊的书法创造意识与审美意识与潘天寿不谋而合。
1960年,潘天寿又与杭州大学商量,将他调入任专职的古典文学教授。浙江美院于1961年呈报文化部,申请在中国画系设置书法篆刻专业。1962年得以批准,成立了以潘天寿先生为首的筹备组,并委托陆维钊为书法篆刻科的科主任,进行具体筹备事宜。196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从此,陆维钊先生便成了当时我国唯一的书法篆刻专业的专职书法教师,成为我国书法教育史上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对后来书法教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前后二十年的书法教育中,当时所招收的本科生,以及七十年代末招收的书法篆刻研究生,毕业以后均成为书法篆刻事业的接班人,成为当今书坛实力派人物的中坚。
陆维钊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转入书画领域,并不是说他从六十岁才开始学书画。事实上,他从小即开始了对书法、中国画的临摹和创作。最早可查的陆维钊书画作品,是作于1916年的书作《杜白作宝盨》,也就是说他十八岁时,在专攻文史、词学之际,同步开始了他的书画生涯。陆维钊的学生陈振濂教授认为,陆先生的两位老师王国维和叶恭绰,在文学、史学上均为一代泰斗,满腹诗书,自然延续传统的学问观,经史子集是正宗学问,而书画篆刻是雕虫小技,是余技——与经史学问的可以治国平天下相比,诗赋已是“小技”“余兴”,而与诗赋词章相比,书画更是“小技”“余兴”了。因此,他们即使发现了年轻的陆维钊在书画方面的天才,大抵也不会采取十分鼓励的态度。陈振濂说,“在视书法为余技雅玩的文史学问包围中的艺术创作的‘孤军’,但卧薪尝胆、甘于寂寞,这就是六十岁以前陆先生的真实写照。”
意气风发 走上“科班”书法教学和创作之路
陆维钊是当代著名书法大师、学者、书法教育家。若从他艺术生活的发展轨迹来看,先是一位古典文学教授、学者,而后是一位书法教育家,最后是晚年变法而成为一代书法宗师。潘天寿的鼎力推荐,六十多岁的陆维钊才走上了专业的书法教学、创作之路。
陆维钊来到艺术学院,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在艺术上大胆探索、努力创作,这是年逾花甲的陆维钊做梦也想不到的人生际遇,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幸运。正是有了这样一次命运的转机,他意气风发,重任在肩,上攀当代书法大师的辉煌。然而,除了潘天寿以外,恐怕很少人理解陆维钊。书法向来没有进入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陆维钊要面对一大批复杂的建构工作,更难的是要改造一代人的思想——书法不就是写字吗.它有什么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不但外专业的艺术家有此误解,本专业的书法篆刻教师也未必无条件拥护“科班教学”的真实含义。许多人听说过,当年书法科的个别课程教学计划制订太笼统,而被潘天寿打了回票要求重做的事例。
于是,陈旧的传统师徒授受式的教学习惯,与陆维钊严格的教学规范和要求之间,必然产生冲突。而潘天寿的“打回去重做”的态度,正是对陆维钊强调刻板、强调规范、强调学科性和教学法的最有力的支持,潘天寿和陆维钊都是在创作上开一代风气的泰斗大师,同时他们又都是深谙精通艺术教育并有着新思维的杰出教育家。许多著名的书家,也在带徒弟教学生,但与陆维钊所倡立的规范的高等书法教育一比,马上显示出其简单、业余、缺乏标准与阶段规定,还有方法的弱点来。他所倡导的高等书法教育的规范与观念提示,作为一个比较基点和标杆,界定出了书法走向未来、走向新途的基本要求和各种可能性。这告诉书法界,在业余心态作为传统的习惯立场之外,还可以有一种更为科学、更严密、更具有检测价值也更量化、更客观的科班意识,而这种科班意识,是具有开创性的,代表着一股新兴力量。
“在艺术上要有传统基础,创作上应有个性激情。”陆维钊青年时期对真草隶篆行各种书体都曾有过广泛的临写,基础深厚,样样皆精。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记得有次去他家,陆维钊正在书架上找书,顺便取出一函线装书,并指出书正面切口处的题头说,“这是我二十岁时写的。”刘江接过一看,大为惊叹,字小若蝇头,近似欧书小楷,笔笔精到有力,一丝不苟。他在大学学的是文科,毕业后一直在大学担任文学教师,其诗文均属上乘,比一般的书画家有着更多的国学根基。所谓“个性”和“激情”,并非毫无基础、毫无准则的放肆,而是表现为心平气和、轻松自如的境界,这种境界需要平时对传统基础的深入认识,风格特征、形式技巧以及对所书写题材的理解、领悟,使主客观极佳地融合为一。陆维钊曾说,“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而以乱涂狂怪为“创新”的,他认为这是恶习,是歧路。
非老笔不能到 开创“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的当代“蜾扁”
陆维钊七十岁后,逐渐形成了他最具个性风格的“陆氏新书体”——“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的“蜾扁”书,兼取草书气韵,纵逸奇拙,老辣劲健,苍穆灵动,风貌独具,都表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奇险而又传统的结字,变化丰富的用笔用墨技巧,反映出他丰厚的学养以及恣情纵势、满怀激情的艺术家气质。
对于陆维钊的书法艺术成就,沙孟海曾经有过中肯的品评。“陆先生那种介乎篆隶之间的新体,他自称隶书,我认为字形固然是扁的,字画结构却遵照许慎说文而不杜撰。两汉篆法,很多逞臆妄作,许慎所讥‘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之类,不可究诘。陆先生对此十分讲究,不肯放松。篆书家一直宗法李斯,崇尚长体。前代金石遗文中偶有方体扁体出现,宋人叫做‘蜾扁’,徐铉、吾丘衍等认为‘非老笔不能到’。我曾称赞先生是当今‘蜾扁’专家,他笑不答,我看他是当仁不让的。”并称赞陆维钊的真行草书,“综合披览,使人感到纯乎学人手笔,饶有书卷清气。无论大小幅纸,不随便分行布白,有时‘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有时‘碧山人来’、‘脱巾独步’,得心应手,各有风裁。”
陆维钊的画,关注的人似不多,世人都以书法家视他。但书法的赫赫业绩,并不能掩盖他作为画家的绝世丰神。其实他在杭州大学任教时,在小圈子里他的画比书法更有知名度,他是山水、花鸟兼长,而且传世之作甚多。陈振濂说,陆先生于山水画更娴熟、灵动于花鸟画。正是有着对碑学和篆隶的雄强气度的把握和精湛的点画功夫,陆维钊的山水画并不仅仅是票友,而是有着相当的专业造诣。在技法上,他省却了许多画家的职业化的勾皴点染程式,以最简略的理解与清晰的把握,把山水或兰竹表现得风神楚楚,省却了精工入微的细部刻画,以笔墨韵律展示画面节奏,正是文人画的高境界。一位中国美院的山水画教授曾感慨地说,“我一辈子专攻绘画,却反不如陆先生随手几笔来得韵致高洁;画不过他,是因为学问修养上的不足。”
- 清除落马官员,书法家协会就清白了?
- 孔达达:书法如风吹过的麦浪(图)
相关动态
衡水内画:盈寸之间勾勒大千世界中国美术馆高馆藏展,百余件美术作品展现科技之美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落成开放美国90后美女画家,画马堪称一绝!70岁上海阿婆拿到中国美院书画双学位!荣宝斋与龙美术馆开启战略合作 2022年将首推“南张北齐”大展珍贵革命文物亮相江西省博物馆毕加索一画作失窃约9年后,希腊警方将其寻回现代书法的标准,是靠沈尹默用这册楷书确立的!写实与写意,光与色的交融!沈阳故宫馆藏帝王书法:你看哪位皇帝字好“90后”残疾画师宋彦鹏:风雨过后就是阳光
- 书法家推荐
李文行熊廷刚陶锦忠祁亮包良达徐和平廖宏斌匡青海姜寿田刘健
- 画家推荐
王子彬蒋庆北郭玉莲侯树林吴思林孙玛侬李学松吴上炜俞朝富李德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