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画院与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江苏国画院,并称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四大画院。作为广东画院院长的许钦松,如今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在艺术观念日趋多元、艺术生态呈多层次共生的当今时代,画院该如何生存、如何发展? “广东画院要建成具有一定国内外影响的学术机构”,“广东画院的画家必须跃身于学术领头人之列,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名家、大家”,“我们的画院就是要成为打造精英艺术的摇篮”。许钦松自信满满地勾勒着广东画院的蓝图,或许,这并不是一个特别遥远的明天。
经过半个世纪的风晴雨日,作为一名有着30年院龄的老员工和现任的院长——许钦松,在迎来广东画院五十周年院庆的时候,他脑海中浮现出了四个字:“岁月流花”。在许钦松心目中,荣誉与成就已是历史,关键是攀越高峰,再创辉煌。
时值广东画院建院50周年庆典,本报记者专访了著名画家、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更进一步了解了广东画院50年来的风雨历程以及现阶段是如何延续广东画院体制改革上的探索。
谈到未来的发展,广东画院的现任“掌舵人”许钦松表示:广东画院必须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逐步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国内外影响的学术机构,在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中发挥更大的优势。另外,广东画院的画家必须跃身于学术领头人之列,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名家、大家。这两个目标促使广东画院必须大步前进。
画院体制遭遇瓶颈期
由政府机构设置画院,是中国美术史上产生的一种历史悠久的独特体制。从新中国创建第一所画院——北京中国画院(1957年)始,政府办画院在新中国已有50多年的历史。客观地说,这半个世纪以来,画院在繁荣国画创作、推动理论研究、团结画家、服务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对发展中国美术事业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由于一些问题逐渐浮上水面,画院体制遭遇了许多质疑的声音,批评的声音很尖锐:“国家应该养画家吗?美国并不供养画家,而中国却有这么多‘养画家’的画院,就好比养了一群鸡,不下蛋。”画院的创作和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画院体制的改革创新,成为政府部门和美术界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建立与新的社会体制相适应的画院体制?如何通过改革使画院更好地为繁荣创作服务、为画家服务、为社会服务?概而言之,准确界定画院在新时期的定位与发展目标.成为繁荣发展画院事业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传统不是改革的负担
广东画院成立于1959年,成立初期称“广州国画院”,与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江苏国画院并称我国最早成立的四大画院,黄新波任首任院长。
广东省历来有着深厚的美术传统,尤其是近代的“岭南画派”,它是代表岭南文化极具特色的中国优秀文化之一,和粤剧、广东音乐被并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也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革命创新精神至今仍在影响着广东画坛。
自20世纪初以来,广东美术便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从民主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从改革开放至今,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一批领风气之先的艺术家及创作。特别是近30年来,广东美术工作者们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深深体味着新时代的气息,“与人民同行、与祖国相依、与时代共进”成了广东美术的最强音,结合浓郁的地域色彩,使得广东的美术创作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1978年春,历经“文革”风雨的广东画院正式恢复,关山月任第二届广东画院院长。1990年王玉珏担任代理院长、院长。2003年,体制改革在全国诸多省级画院中先行一步。省文联主席刘斯奋兼任院长,他和时任党组书记兼副院长的许钦松提出以“学术立院”为宗旨,让画家学理论、学文化,并创设了“三个名牌:即“广东画院创作年度展”、“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以及《“9+2”泛珠三角文化交流项目——广东画院作品巡展》。
两大措施启动改革加速度
许钦松指出,艺术追求和学术成就是广东画院过去、现在和将来永恒不变的立院之本。一个画院一味追求学术性会不会有损艺术性的追求呢?许钦松认为,广东画院的定位就是代表华南地区的学术最高机构,汇集了一批在各个学科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聚在一起创作研究,为本地区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起到引领的作用。而学术是一个画院的灵魂,广东画院把学术作为本院的宗旨总纲,也反映了画院一直追求着一种艺术的精英化意识。
“青年画院”和“签约画家”是改革进程中的两大措施。“签约画家”制度,把全省甚至省外一批相当优秀的“体制外”画家吸纳进入画院体制,他们可能是美院教师或自由职业者,画院与他们签订一种合约关系,刺激他们为画院完成相应的创作任务;第二个是首创了广东青年画院,这有点“共青团”性质,为广东画院培养一批后备军。
50年院庆的改革新契机
而这次广东画院的50年院庆正好成了展示这几年改革成果的契机。作为广东画院五十周年庆典的活动之一,“镌美流花——广东画院50年作品特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特展包括了6位艺术大家——黄新波、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王肇民和胡一川的经典作品,以及广东画院艺术顾问饶宗颐、迟轲、王玉珏、汤小铭、林墉、刘斯奋、汤集祥和在职画家、签约画家、青年画院画家历年创作的精品力作。许钦松认为,之所以选择这六位大家,是因为他们虽已去世,但却是在艺术史上能够真正立足的大家,他们是广东画院的精神旗帜和标杆。
作为庆祝广东画院五十周年庆典另一活动,10月31日,广东画院新址奠基仪式在广州白云山下举行。广东画院新址是广东省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将建设成为功能齐全,集园林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现代化标志性建筑。据介绍,广东画院新址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将由美术馆展区、办公区、画家工作室区、地下车库等功能分区组成,采取了岭南庭院式的外观设计和布局。
改革永远都是适应变化的最佳应对措施,广东画院能在现有的改革路上行走多远?如何能让古老的画院焕发活力并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创新?这也是值得我们国内众多画院去思考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