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惊雷在拍卖会上以2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三幅字画,经专家鉴定并非真迹,很可能是印刷品,因此将拍卖公司起诉到法院。这起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件有了结果,昨天,郝惊雷表示,鉴定结果已出,拍卖公司主动与其协商和解。虽然案件告一段落,但是高仿真印刷品流入收藏市场,已是不争的事实,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收藏界不理性的风气和法律制裁的不严格,让造假者有恃无恐。
案情回顾 20万拍品被指“印刷品”
去年5月,嘉德春季拍卖会上,郝惊雷拍得三幅字画,分别为“1969号拍品王文治行书手卷一幅”、“1994号拍品方士庶沧海秋波图一幅”和“2020号拍品顾文渊、蔡远等合作的山水画册一册”,郝惊雷支付总价款和佣金共计204960元。其中拍卖图录中特别注明,1994号拍品是“真迹无疑”。
但是郝惊雷提货后发现三件作品有问题,将三幅字画送至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请专家进行鉴定。三位来自故宫和荣宝斋的专家结论为:“王文治行书手卷”与“方士庶沧海秋波图”并非真迹,而“顾文渊、蔡远等合作的山水画册”结果待定。
郝惊雷请印刷行业的专家仔细研究后认为,拍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书画作品,而是喷墨打印的印刷品,是在喷墨打印的印刷品上再略加笔墨勾描,冒充名家书画作品,属于现代高科技高仿真印刷品。
在与嘉德公司协商过程中,嘉德公司并不认可郝惊雷的说法。郝惊雷于是将嘉德公司起诉至东城法院,要求赔偿损失。
专家辨别法庭不适用
在庭审时,嘉德公司不同意郝惊雷请专家出具的鉴定意见,而是请雅昌印刷公司鉴定,认为三幅字画并非印刷品。嘉德公司同时以《拍卖法》作为依据,表示“不保真”是拍卖行业的规则。郝惊雷在预展时已看过作品,并且签字认可,“即使拍品有瑕疵,拍卖公司也不承担责任”的规定。
双方各执一词,郝惊雷在法庭上展示字画,但是法官也无法辨别字画的真假。虽然在收藏界,有很多专家对于收藏品的真假有着发言权,但是并不适用于司法鉴定。在现有的司法鉴定中,字画真假这种文物鉴定并没有权威的鉴定机构。
最终,法官找到了破解的办法。虽然字画是否真迹无法鉴定,但可以通过文书鉴定,来鉴定字画的材质。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三幅作品是否为印刷品,或手绘作品,或为印刷加手绘的混合作品进行鉴定。 鉴定结果最终未公布 距离上次庭审已过去半年多时间,鉴定机构出具了鉴定报告。但就在二次开庭前,郝惊雷突然到法院撤诉,双方和解。对于鉴定报告的结果,法院方面并未透露。
记者向嘉德公司求证,嘉德公司的说法非常官方,“我们和郝先生对拍品达成了一致意见。”除此以外,嘉德公司未透露更多与本案相关的信息。
记者最后只能向郝惊雷询问鉴定结果,但郝惊雷笑着表示不能透露,“现在协商解决了,我不方便说。”郝惊雷说,对于最后的处理结果,他比较满意。在记者的追问下,郝惊雷表示,目前三件拍品已经归还嘉德公司。“我所能说的,就是鉴定结果出来以后,嘉德公司主动找到我协商,达成一致后,我才到法院撤诉,并非我主动想撤诉。”郝惊雷说。
记者调查 印刷品几天可制成
虽然此案尘埃落定,但是高仿真印刷品开始流入艺术品市场,已是不争的事实。郝惊雷也做过拍卖,对于高仿真印刷品他感到“防不胜防”。“现在就是行家,也得借助仪器辨别。以前几十倍的放大镜就可以看出是不是印刷的,现在一百倍的都难免走眼。”郝惊雷说,高仿真印刷品往往在印刷之后,还要请高手在细节上色,墨色、印泥看起来都和真品无异,很难辨别。
印刷技术专家林怡洪介绍,高仿真印刷品在国内的售价一般在500元到3000元之间,远远低于冒充真品的复制品拍卖价。从印刷技术角度来说,正规的高仿真印刷品以追求和真品的神似为出发点,这类高仿真印刷品还比较容易通过仪器辨别出来。而出于造假目的的高仿真印刷品,是以对付仪器检测为出发点。所以往往这类高仿真印刷品,看着画面不自然,但是检测之后却无懈可击。
“现在是中国历代以来,造假最猖獗,手法最高明的时代。”郝惊雷说,以前的造假手法很简单,买来真品后,把装裱的老套子卸下来,装上临摹的新画卖出。但好歹还是人工临摹的作品,少说也要花上个把月的工夫,而印刷的效率就高很多,最快只需几天。
行业声音 造假者应受刑事处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造假就是诈骗,造假、卖假、拍假者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不仅仅是打不打官司的问题。造假者涉嫌诈骗,理应受到刑事处罚,卖假者如果是知假卖假,就涉嫌欺诈消费者,但是目前在收藏界,都没有很好的法律适用。一般书画造假售出的金额很大,都属于很严重的诈骗、欺诈行为。
业内人士呼吁,彻底消灭假收藏品混入收藏市场,归根到底是法制问题,应有严格的法律监督,让造假者面临巨大的风险,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现在,鲜有造假者被惩处的消息。
市场竟现知假买假者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市场出现了一些怪现象,知假卖假已不新鲜,还有人知假买假,是为了送礼等目的。甚至连一些作者,也在自己伪造自己的作品。“盲目跟风收藏,也让造假者有了生存的空间。”收藏专家说,很多收藏新人,并非因为真正的了解、喜欢一件作品收藏,而是人云亦云。还有一些收藏者,是抱着贪便宜、捡漏的心理。试想一下,一张真的好画,肯定很多人去争,价格自然不会低。有些人买到了假字画,也不偶然,权当花钱买教训。
专家劝诫想通过投资艺术品收益的人,还是知难而退。专家建议,收藏者不要盲目跟风,应树立正确的收藏消费观。
买到假拍品维权难
业内人士介绍,制作最为精良的高仿真印刷品一般通过海外流入国内。目前,最精湛的印刷技术在日本,造假者首先寻找真品,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向收藏者借用的方式,支付给收藏者复制的费用后印刷。之后由高手在印刷品上面加墨加印章加落款,并精心按照作品符合的年代风格装裱。
为了不引起疑心,高仿真印刷品的数量有限,像一些价格较高的作品,只印一张。只有像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等传世较多的作品,才会多印制几张,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段投放。
高仿真印刷品制成后,造假者一般找枪手出马,流入拍卖或是其他交易领域,最终被收藏者购买。如果进入拍卖市场,有的中小型拍卖公司会买断,从中渔利。这也是目前收藏业内人士最为担心的情况——拍卖公司和造假者勾结,而在拍品卖出后,买家即使发现有问题,也难以维权,因为拍卖公司有《拍卖法》保护,一句“看走眼了”,买家也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