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养玉是山西省文水县人,1935年出生于本县沟口村。他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亚圣孟子的第69代嫡系子孙。他的祖辈,也多是学养深厚的读书人。在他们的身上,流淌着孟家绵延不绝的浩然正气和家国情怀。这种正气和情怀,成为孟养玉做人的圭臬,也成为他艺术创作的底蕴和追求。
孟养玉的童年,是一个悲惨的童年。在他两岁的时候,日本鬼子的铁蹄就踏进了他的村庄,把村里的房舍烧了个精光。他开始跟着父母逃难,后来在县城蜗居。日寇投降时,他才十多岁,就被国民党军队抓去修炮台做苦力,瘦弱的身躯承担着超过他身体和心灵的重负,挨打挨骂不说,离饭也吃不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孟养玉始终保持着对画画的浓厚兴趣。他说:“我不记得我怎样开始学说话,却记得我怎样开始学画画。幼时,妈妈剪的红窗花,姐姐绣的花枕头,过年时买来贴在墙上的年画,都是我学画的摹本。我日日观赏,与它们对话,还经常把年画上的大美人临下来,贴在窗上自得其乐。后来,从地摊上淘到一本《点石斋画谱》,感觉如获珍宝。我摹着画,看着画,它是我这个时期惟一的范本。”
1950年,文水县办起了师范学校,两年后并入汾阳师范,孟养玉是文水师范的唯一一批学生。他在学校经常出壁报、画漫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有很高的知名度。后来被县文化馆发现,常被借去为县里搞宣传、办展览。文水师范毕业后,孟养玉当过半年时间的老师,但对绘画艺术的挚爱,使他进入了山西省艺术学校进修。在这里,他学到了素描、解剖、透视和色彩的基本知识,开始走进专业之门,回到县里后就留在县文化馆专职画画。
那时,县里有点绘画基础的,大都是解放时接收过来的旧人员,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的。县里隔三差五举办“画展”,宣传政治运动或劳模、英雄的事迹。有时一个“画展”几百幅画,三五天就要突击出来。由于经常突击,孟养玉练就了一手画得又快又准的本领。1951年,文水县纪念刘胡兰就义,枪毙杀害刘胡兰的凶手大胡子,孟养玉为大会主席台画了一幅两米高的刘胡兰胸像油画,由于画得很像,孟养玉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这给站在绘画艺术门槛上的他以极大的鼓励。后来,画家力群随晋绥老根据地访问团到文水采风,送给县文化馆一本刘继卣画的连环画《鸡毛信》。从此,他开始临摹连环画人物。他当时并不清楚人物画的神韵在哪里,只是努力使自己画的人物,在形象、线条上准确无误,达到形似。
1958年,著名雕塑家王朝闻来文水县给刘胡兰塑像收集素材,孟养玉很幸运地成为王朝闻的勤务人员陪同左右。面对这样的学习机会,孟养玉当然要很好地把握。王朝闻看了他的速写画稿,认为很好,回到省城后把他推荐给省文联、画报社,建议他们关注和培养。但他看到孟养玉的一些素描后,却很直率地说:“你这样画很危险!”起初,孟养玉不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王朝闻回去后给他写来一封信,还捎来一本文金扬先生著的《人体艺术解剖学》。这封信让孟养玉知道了画家和画匠的区别,使他清晰了自己的目标是做一个画家,而不是画匠。孟养玉终于迈出了自己走向艺术巅峰的步伐!
画家华三川曾与孟养玉同住一室,一起考察、写生,共同创作刘胡兰的绘画。吴冠中、力群来文水采风时,曾做客孟养玉家,指导孟养玉创作,交流绘画心得,津津有味地品尝孟养玉夫人为他们主厨的农家饭菜。后来担任《美术》杂志主编、当年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当编辑的王仲先生,曾三次登门,向孟养玉约稿,为孟养玉出版年画作品。英国达比郡艺术学院院长布登·戈什也曾携夫人专程来孟养玉家做客访问,与他探讨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有关问题。与这些中外大师的交往,不仅使孟养玉的创作水准突飞猛进,而且使他有了更高的目标——成为和他们比肩的艺术大师!
孟养玉的绘画艺术生涯,是从画年画、连环画开始的。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年仅20岁的孟养玉就以处女作《收音机下乡》,入选全国首届青年美展,被数十家媒体报道,接着又在山西省第三届美展和第一届青年美展上得了两次奖。这使孟养玉一举成名,成为当时山西美术界的一匹黑马。50年代末,他的《能工巧匠》、与李亨合作的《刘胡兰》,入选十周年国庆全国美展;60年代初,他参加了华北地区的年画、版画创作,那是领导出题目、群众出构思、画家出技术的“三结合”创作方法,他独创和与人合作的作品有四件入选展出,《台柱子》即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后来《学英雄精神,练好杀敌本领》、《台柱子》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青年人》入选中国对外文委主办的赴欧州四国展。70年代初,省里组织全省写生画展览,他有14件作品同时入选,成为那届展览入选作品最多的画师。
70年代以后,孟养玉开始专攻中国人物画创作。作为少女英雄刘胡兰的同乡,他以极大的热情,创作了许多刘胡兰题材的作品,其中一幅年画《刘胡兰精神代代传》,入选纪念“讲话”发表35周年全国美展。另一幅作品《咱队伍在前方打得好》,入选建军45周年全国美展。这幅画是孟养玉人物画创作的一个里程碑。在这幅画中,孟养玉一改过去画妇女、儿童时一味工笔细腻的手法,大胆追求画中人物的神韵和情绪宣泄,以及整个环境的色调和氛围。以重墨为基调,线和墨并用,黑白灰中略敷红、黄、蓝重彩,兼工带写的笔墨和平面构成的表现技法,比较恰当地把握了战争时代的沉重气氛,与表现在群众脸上的喜色形成强烈对比。后来力群在一本美术作品选集的序言中写道:“《咱队伍在前方打得好》是一幅优秀的中国画作品,描绘刘胡兰当年向群众宣传革命胜利的消息,整个画面洋溢着群众喜悦的心情,刘胡兰少女的形象塑造得美丽而更有革命朝气,在构图色彩上突出了这位红色人物,而又使她在群众之中,是一幅成功的作品。” 孟养玉上个世纪70年代还有一幅很重要的人物画作品,就是《华主席来到俺猪厂》。这幅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作品,不仅在孟养玉的人物画廊中地位特殊,就是在中国领袖题材绘画作品中也占有重要一席。30多年以后,2011年5月27日,《中国信息报》以“孟养玉作品赏析”为标题,隆重介绍了这幅作品,受到美术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好评。
1980年,孟养玉进入中国美术家协会,这是他的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从此以后,孟养玉画风大变,走上了工笔与写意兼容、传统与现代并蓄、从人物内心深处挖掘神韵、从所处环境氛围解读灵魂的人物画创作之路。在工笔画中,加入了水墨、写意的元素,以洗练的笔墨体现特色,用简洁的手法处理空间,人物选材和创作思路逐渐开阔,创作欲望和创作灵感如泉喷涌。中国画《亘古一曌》、《三晋文萃图》、《观沧海》、《亚圣孟子》、《班婕妤》、《三晋人物赵壁像》、《一树梅花一放翁》、《斑竹一枝千滴泪》、《逍遥游》、《麻叶仙姑》、《绿了芭蕉》、《晋泉咏》、《一醉累月轻王侯》、《富贵于我如浮云》等,年画《姑嫂情》、《八音祝寿》、《春韵》、《十二月花开致富忙》等,或壮阔、或悲欢、或萧疏、或谐趣,精品迭出,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获得了许多更高级别的荣誉:《姑嫂情》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八音祝寿》、《春韵》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亘古一曌》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山西省百年百家书画名家精品展,山西省美展一等奖;《无题》入选全国第二届工笔画大展;《斑竹一枝千滴泪》参加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展,获一等奖;《晋泉咏》参加加拿大第五届国际书画大展,获金奖。许多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画家》、《美术》等200多种报刊杂志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