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风雨的小矮楼,斑驳不堪的老墙,还有一踩上去就会传来回声的悠长小道,都是悠远的历史留在古城长沙的难以磨灭的记忆。 长沙,对于43岁的本土画家邓刚来说,不仅是“生于斯,长于斯”,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着他成长记忆的符号。他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长沙老城区里的历史建筑和穿梭其中的人文细节,昔日的寻常巷陌成了他绘画生涯里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
“我画长沙老城,多采用写实手法,有时加些写意。我尽量画得质朴、真实、生活一些。”在邓刚的画作里,人们可以真切地看到西园百里、福庆巷、橘洲老公馆、流水街巷老民居的历史背影。
11岁开始学画,18岁落榜中央美院,邓刚于是离开校园成为自由职业画者。告别科班里的静物画,他背起画板走上街头,儿时居住于老城区的他发现了之后绘画生涯中一直追寻的主题:都市里的老街。
邓刚说自己有“老街情结”,越画越感觉到其中文化的精妙。每个月他都会骑着电动车背上相机去老街上转悠半天,看到有合适的风景就拍下来,灵感一来,第二天就背着画板去画。也有些时候,画笔的速度赶不上老街消失的速度,“有些来不及去画的老街,只好用相机把它先拍下来,过后再画。”邓刚叹道。
上世纪90年代,与很多追梦者一样,邓刚开始行迹遍南北,北京、武汉、深圳,画肖像、采风景,通过卖画来赚钱。后来在深圳时遇上金融危机,漂了一圈之后邓刚选择回到了长沙。邓刚告诉我们,最初的他为生计曾四处漂泊,但从未放下对老街区的执著。
从1986年第一幅以离家不远某个街口为原型的油画至今,邓刚已经创作了100多幅以长沙老街为主题的油画作品。
长沙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老城区的街巷总是耐人寻味,建筑布局合理,风格独特,色调古朴。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也有不同的美感。除了对老建筑的欣赏和留恋,在邓刚的作品中,还常见熟识的邻里们相互串门聊天、打牌消遣,孩子们结伴玩耍,小商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等透着浓浓人情味的画面。
作画时,老街的居民们常常好奇地驻足,你一句我一句地跟邓刚讲起这条街的来历、变迁,住过什么人,有些什么历史。“从他们那里,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感动。”邓刚回忆到。有一次他在画一栋青砖木构、极富历史感的老房子时,住在房子里的大伯走出来跟他聊天,聊到最后,大伯问道,画好之后能不能复制一份送给他,“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也许哪天会被拆掉,我也想留下点什么。”
城市的发展建设改变了老街的命运,有的整合翻修,有的异地重建,有的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当一个个冰冷的“拆”字愈发频繁地出现在暖暖的画面里,邓刚意识到,作为画者,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将“她们”留住。“一个城市的文化,本土的东西最值得珍惜。”
湖南油画学会名誉主席邓平祥曾在邓刚2009年的长沙老街主题画展“古城余韵”上称他为“旧城记忆符号的守望者”,“邓刚对写实油画的执著和自觉不但是对艺术本体的挚爱,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坚守。”
城市里老去的历史痕迹也许终将被发展的车轮所覆盖,但这却是一代又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就像邓刚所说,“我会一直画下去,留给自己,也送给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