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与改革开放共命运
杨晓阳介绍说,国家画院产生于“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国务院文化部美术创作组,当时很重要的意义就是李可染等一辈根据周总理要求为国内重要外事宾馆、政府招待所等布置一批作品,搞了好几年,把中国画的创作又重新恢复起来了。创作组在颐和园藻鉴堂办公,由吴作人先生任组长。20世纪80年代初,这个任务基本完成了,这些老先生集中到一起,已经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力量和影响。李先念、谷牧等中央领导同志就建议,这支创作队伍不要解散,组成一个常设机构,还可以不断地研讨、创作。这样就由李可染、叶浅予、黄胄负责组建了中国画研究院,主要任务是创作、研究、资料和学术交流,并形成了四个中心。
这项工作得到了叶剑英、李先念、谷牧、姚依林、万里、方毅、李德生等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谷牧同志是实际过问得最多的。仅从院址的选择上即可见一斑。开始,有中央领导同志说院址可以选在中南海里面,李可染先生不同意,说,毛主席说过不能脱离群众,要为工农宾服务。中南海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不成了“宫廷画院”了吗?。邓小平同志听说了李可染先生的意见后,他表示赞成可染先生意见。李先念同志又推荐了北海公园,那时北海公园还没有对社会开放。但由于北海公园分属北京市园林局和文物局,所以也没要。现在这块西三环北路的院址,是谷牧同志帮着找下的,元代时是一个很大的寺庙区的一角,应该是紫竹院公园景区的一部分,当时是一块荒地。
国家画院的更名是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的,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日益显现,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政治、经济、军事都日益强大,而我国历史上十分繁荣的文化有待复兴。这就要求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提升到和国家形象相一致。中央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有强大的当代文化,文化部即着手打造一批国家级的文化院团,如国家交响乐团、国家话剧院等。中国画研究院更名为国家画院,在取名上还有一段曲折趣事,当初各种主意都有,有叫“中国国画院”、“中国画院”、“国画院”,最后是中央编制办公室主任建议就叫“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画研究院成立,李可染先生1981年11月1日出任了首届院长,蔡若虹、叶浅予、黄胄、刘勃舒、吕世观任副院长。当时按照中国画研究院的职能主张成为四个中心:创作、研究、教育培训、对外交流。李可染院长的名言“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用邹佩珠先生的话说就是“要让传统在新的文明挑战环境中开出一条生路”。这就成为了李老的办院宗旨。李可染院长从1981年11月1日到1989年12月5日,这八年是本院的奠基起步期。但起步很高,一开始就是大师集团。
1993年5月1日-2003年12月,刘勃舒先生担任了本院的第二任院长,副院长施赵榆、解永全。这是最艰难的历史阶段,国家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社会上有一股说“中国画穷途末路”的舆论干扰。刘勃舒院长做的大量工作就是“继承与坚守”,即继承传统,坚守中国画的阵地。这是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改革开放处于决定性的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施阶段,传统文化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2003年12月26日-2009年,龙瑞先生担任了院长,副院长有解永全、卢禹舜。龙瑞院长的思考更进一步,根据当时改革开放取得进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现实,提出了“贴近文脉,正本清源”的办院宗旨。这一阶段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走势相一致的,是本院走向强盛阶段。
我本人是2009年4月到任的,班子调整后卢禹舜出任常务副院长,解永全、田黎明、张晓凌、张江舟任副院长。我总结了前几任院长的的办院宗旨和我过去在西安美院当院长时提出的“大美院、大美术、大写意”“三大”办学理念,根据当时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画院现状,特别强调了大写意。大写意是中国艺术的主要形式,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精神,他的目标设置很高。我最近概括出一句话:“以美为真”。这个“以美为真”很厉害,以往都是根据西方标准,叫做“以真为美”,写实主义、现实主义、西方科学主义。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以美为真”,那就是强调中国艺术最高境界“表情达意”,“从于心”,是人心的艺术。但又不是完全个体的,强调“大美为真”。我们希望把“大美为真”定为院训。这是国家画院探索发展30年的结论。打进去打出来、坚守与继承、贴近文脉正本清源等几任院长所追求的中国精神、中国艺术的精髓是什么?那就是“大美为真的写意精神”。
“大美”语出《说文解字》“羊大为美”。《庄子》有“天地大美而不言”。中国人不认为存在就是合理的,而是强调“美才是真,才是本质的真”。“大美为真”,这就是我的口号。开始,可染先生“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是在探索;刘勃舒先生“坚守与继承”那是一个特殊时代,那时有人说中国画面临穷途末路。龙瑞院长的思考,是中国强大起来敢于面对艺术史和文化恢复自信的必然。
“大美为真”我觉得是能够解决这个时代全中国美术发展的一种迷茫,当代中国画到底画什么?我们在画大美,大美不是具体的东西,不是具体的美,他是跟中国的社会、历史,跟世界的愿望,跟天地的规律相契合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羊大为美”,就是我们是有选择的。中国的美和善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大美就是德,就是善,就是和谐。“大美为真”成为国家画院的院训就和谁都不一样,既有“自强不息”,又有“厚德载物”。这与现当代艺术中绝对的个人化就不同了,是大美不是小美,是天地有大美,是和天地一致的。反人类的、黄色的、杀戮的、血腥的那就不是大美。
应文焕彩:“十二五”打造飞跃大平台
杨晓阳胸有成竹地说,今年欣逢院庆,我也经过了两年院长的任期。现在正在逐步地把我第一年提出的“五项任务”、“五项工程”逐渐地都得以落实。“五项任务”就是创作、研究、教学、收藏、普及交流,这五项任务都完成的还不错。从创作来讲,去年成果很不错;从研究来讲,去年全院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收藏,我们除抢救老先生作品外,对院内画家实行评选制,评不上的打回去重来,不是说每位画师一交就完了。效果还是不错。现在每年还在抢救性收藏一些老先生的作品,如崔子范、方增先等。教学目前每年已有400人的规模。交流,每年我们要选一个地方,如湖南、陕西、甘肃等地的乡下,叫做“走下去,走出去”。对外的展览,每年我们小型展览频繁,大型的还在进行中。这五项任务已全面展开。
五项工程,即我们画院的“五个一工程”。第一是聘一批大家,我们成立了八个专业院,共要专聘结合共300名左右,昨天正式敲定其中260名,还有40名空缺,最近要公布并通知被聘者本人。这是对美术全领域全覆盖,各美术领域所有的专业都有了,这是聘一批大家。第二个,建一批画室。在京津交界的盘龙谷,我们建立了大画室。共占地120亩,最大的画室长达120米,占地120亩的盘龙谷创作基地画室已经封顶了,7个院子,4个大画室.最大的画室30米宽,7.5米高,100米长不拐弯,已经彻底解决了国家画院画室紧张的问题。建一批画室,还包括我们在东三环建立了10万平方米的大画室、大画廊,集创作、展览、交流为一体。那就是一座艺术城,而且都是跟社会力量相结合的。7月1日,我们进入圆明园创作基地。这三个基地,使国家画院画室问题解决了。现在就剩下画院的东面这块地还正在搬迁。但这不影响我建立三个基地,彻底解决国家画院画室紧张的问题。第三,实施中国美术发展工程。去年的五大展览,即广州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九成宫全国书法大赛暨全国名家学术邀请展”、“东方欲晓:2010中国东盟美术作品展暨高峰论坛”、“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2010大写意国画邀请展”、“安徽古今对比写意精神”,以安徽的古画200幅与当今的200人对比。这是去年的五大展,很学术。尤其是在我们的展览中创造了新方法,把所有的老先生都请出来,选人不选画。
今年的展览,首先是院庆十个展览。第二个是在院庆完了以后12月份启动“新中国美术家”大展,每个省选15个60岁以下的画家,用三年时间,把全国每个省市区都展一遍。这是今年启动的两大展览。同时今年还启动一个“六大题材”的项目。黄河、长江、万里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这六大题材,准备画10年,每年展览。第一年搞资料,就搞文献史料展。第二年写生,就是写生展。第三年开始阶段性的探索,就办阶段性的小品展。探索展、草图展、局部的效果展,一路站过来。还有各种各样的参与专家,包括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服装专家、古代战争、兵器研究家等等都进来,为中华民族在这个时代留下几个大东西。这次我们做了充分准备,海、陆、空并进,电视追踪的、照片的、文字的,所有的记录全部都成成果,全部都出版发表,实际上是项目组做的什么全部都要考虑展览,每年都要汇报展。这个项目,不光是写生,是集历史、战争、考古、人类学、美术为一体的全面地再认识,是从历史到创作。创作中,当下写生的东西一部分,很多都是古代的。我是在学院中受过严格写生训练的,但创作不能停留在写生阶段,在本质上我是反对这么写生的。高水平的创作功夫都不在写生上面,那叫“搜尽奇峰打草稿”,“大美为真”,不是“以真为美”。创作中写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应该是初级阶段。所以反复强调写生很容易误人子弟。我从学校来的,有些表现面上写生好的孩子,往往不会背着画、想象着画,一画就只会画成写生的样子,出不来了,他就津津乐道于对景的把握,不去深入思考了。所以要能从写生中跳出来“闭着眼睛”画画,你看黄宾虹就厉害。所以我们这次是从历史来,从根子来。中国人写生是写生命,写活的。西洋人画个鸟,打死放那儿。画个花儿,折掉插在那儿。画肉,把它切开放在盘子里,挂在肉架子上。这些中国人是不画的,中国人写生是画活着的、生动的叫写生。所以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要贯穿这个思想。当然,我们不但要写生,还要照相、录像,但是最终还是要提炼、提高的。这次为什么要用10年时间,画一个长卷2-3年就画成了,关键还是要求在艺术上突破。要真正有艺术质量,而不是风情画。绝对不能画成风情画,一定要画成艺术品。《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成为经典,不是因为考古需要,是因为画得好!常言道“十年磨一剑”,我们十年磨六把剑。院庆就是一个通车仪式,院庆结束以后,我就单纯了,以创作、研究为核心,以这六大题材,来带动全面的创作、研究。收藏问题就不用说了,我们创作最终完成的是六个精品长卷都是要给国家留下的,这是国家画院的职责。
这次院庆,总的有一个庆典,还有10大展览,10本画册,8个专业院有8个展览,加上院史展、藏画展。另外再搞一个研讨会。这样一共五大项活动。另加一个启动的六大题材。
革故鼎新:为国家民族不断作出重大贡献
杨晓阳强调说,画院要为国家民族不断做出重大贡献。他认为,解放以后,画家多了,画得好的少了。这很大程度上是“极左”思潮的影响,不给画家创作自由,艺术家往往离创作题材太近,艺术上推敲不够。我们画“六大项目”的这种题材,都是从远古走来的。要用长时间来磨合它,最后把它真正画成艺术品。不能画成宣传画和看图识字。我相信这10年创作中,稿子出来以后,在艺术上要提炼、拔高,是要花很大力气的。现在创作画很多,画得好的很少。这次最后落下来就这六张画,也不见得很长。你就是画100米我也有画室,我也有人才,也有经费。说到经费,国家画院所用的经费国家给的仅是五分之一,去年五个大展,只有一个是国家给的钱。现在的画室,东面的楼还没盖,但是我们三个基地已经把画家创作需要全部满足了。这都是我们利用社会力量,向社会回报得来的。我们用人是专聘结合,我们用钱和硬件建设也是国家拨款和市场自筹相结合,这说明我们为社会服务得比较好。最终这六大题材的创作包括现在不断抢救性收藏,都是在为国家积累不断增值的固定资产。
抢救性收藏,我们有自己的原则。故宫是收藏明清这个段落500年的古画。国博是收藏上下5000年的文物。中国美术馆主要是展览中间精选主题画、大作品。我们选艺术性强的个人,我们是从人出发,从艺术本体出发。这四家就不同了,我们有我们的特色。我们没有收藏古画,就从首批进入国家画院的人开始,现在健在的也收,但是重点在抢救刚刚下世的这批艺术家。8个专业院刚成立时一些画家在观望,看我们的工作是否有大的起色。现在我们的工作和影响都起来了,方增先先生应邀担任国家画院国画院院长后,上海市委特别给他办了庆功会。方先生也表示,要常到画院来走走,参与重大活动。
国家画院的院子浸透了老先生们的心血,当年李可染、黄胄、刘勃舒先生,对院子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事必躬亲、精心安排,所以我们后人只能做加法。画院东面,将盖一个数万平方米的新楼。楼的西面面对现在的画院,为了与画院园林景观相契合,我们考虑楼的西面每一层都建设成开放式的景观自由空间,把园林景观延伸上去。这个楼有一点画室,是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不是分给画师的。主要是展览、交流、国际会议。画院陈列馆将发展成为集适应陈列不同门类的美术展览、研讨、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美术场馆。
院庆的大事记和专题片已完成了。历任院长的办院理念,也基本理清。10个展览是对国家画院目前现状的全面展示。8个专业院的成立,国家画院的阵容组建基本完成。国家画院的定位也逐渐清晰,任务定位:创作、研究、教学、收藏、交流普及,这都清晰了。我们的教学要逐渐过渡到专题创作出人才出作品,要争取搞成博士后工作站,加强研究。学校是教学为中心,我是创作、研究为中心,我的导师带着进修学生做课题、搞创作。这里我们既不与院校重复,也不与其他美术机构如美协重复,我们关心“金字塔”以上的问题,可以说不参加社会一般性美术活动的名家是我的主体。其他美术机构是不断地发动、发现人才,我们是给固定下来的人即已成名的艺术家一个平台。我们与地方画院也不一样,我们完成国家大课题,有示范、引领、导向作用。这样就很清晰了,开始很多人议论纷纷。
我们打算用五年时间把国家画院彻底改观。五年时间,画院东面的楼就可以搞好了,三个创作基地的运转也理顺了。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研究现当代艺术门类。我们准备先搞一个当代艺术的研究中心。
国际交流也已经摆上日程,目前在世界各国的中国文化中心正在加快改造,我们的大型出国展览也会跟上。已经安排从美国的展览开始,法国、美国、日本将是我们重点安排展览的目的地,一次辐射出去。
最近有个片子,是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帮我们拍的,共三集,基本上把我们院的发展脉络理清楚了。
杨晓阳满怀豪情地说,总结历史、创造当下、擘画未来,系统全面检阅中国国家画院的辉煌历史和丰硕的创作研究成果。这个大典堪称“东方既白”,揭开画院发展的新篇章。以“大美为真”为主旋律,奏响中国艺术屹立东方、泽被全球的精神气象和以写意为突出特点的中国文化精神品质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