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余光中极其推崇毕加索的天赋,19日出席“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新闻发布会时也不无幽默:“上帝用六天造人,第七天休息,第八天造毕加索。”会后,本报记者专访了余光中,请他一谈他心目中的毕加索。
画中充满隐喻
为什么要这样评价毕加索,余光中答道:“因为毕加索是天才,必须另案处理。大自然的风云雨露,大自然的景色,人间的所有景象到了毕加索面前,由着毕加索挑选,由着毕加索解释,可以说是谋事在天,成事在毕加索。上帝有所建议,毕加索加以呈现。”
余老还认为要了解毕加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他是一个令人琢磨不透的天才艺术家,研究毕加索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从早期到晚期,毕加索的画风转变得很多,早期和晚期的两张画,很难相信是同一人所为。余光中道,所以他部分画作,一看就讨人喜欢,也有的画要求观者有相当审美水准,知道其历史背景,或是知道象征和隐喻,才能看得真切。“比如他画中的马代表什么,牛指涉什么,很多人不明白。其实他的很多灵感来自希腊、罗马神话,因此你要对此有一定了解。看他的画要有修养有准备。”
余光中建议在去看毕加索的展览之前,要先做好功课,毕加索的每一张画都有着十足的含金量,故走马观花不可,煮鹤焚琴也不可,不提前做点功课,似乎有些暴殄天物了。
艺术触类旁通
余光中说,从毕加索这位精神上的莫逆之交身上,感悟到很多艺术的灵气。在平时的生活中,余光中也热爱着其他的艺术门类,闲暇时间他最热衷品鉴大师的画作。为此,他写过《给艺术两小时》《余光中文学创作与现代绘画艺术》等多部与艺术有关的作品,还翻译了荷兰画家梵·高的传记《梵高传》。
当被问及绘画艺术对他的作品有什么影响时,他说道:“不论是诗或者文,一首诗能够称得上美,要靠几个条件。首先是念起来铿锵,有音乐的韵律部分,其次,你念了这首诗好像到了现场,亲眼目睹了一片景色,那就是意象。”在余光中看来,艺术之间必然触类旁通,如果绘画欣赏得多,吸收得好,在写诗与散文的时候会更加妙笔生花。
风格不断变化
当余老听到有人说他诗作中寂寞的心境与毕加索的精神内核有共同之处时,他答得很诚恳:“毕加索是自己的学习对象。”“毕加索的风格一直在变化,他是我的一个学习对象。因为他的标新立异,简直打破了欧洲绘画的传统,他把画从具象变为抽象,从画得像到画得不像,但却形变神不变,这种艺术功力很不简单。”
不过,余光中虽然认可毕加索对欧洲的绘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他不觉得有必要“把毕加索看得太神圣”,“他其实就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