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家金陵画展评选历来是非常严格的,今年从5000幅作品照片中初评选出300余幅,进而从中挑选100幅入选。我的一些学生进入了初评,可是到最后,只剩下两人入选。
有几个学生在第八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及首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上都曾获得过金奖、银奖、优秀奖等等奖项,可是他们太想入选了,因为入选就算一次加入美协的资历。名利之心让他们谨小慎微,创作非常保守,几乎完全按照曾经的获奖作品模式画画,进入了重复自己的怪圈。
我不赞成这样创作,而且评选结果也证明了这样的作品不可能连续入选。创作应该是画自己有感受的画,表达自己的审美认识,并且沉迷于创作过程之中。
我是生活在哪里就喜欢画哪里的。比如我第一幅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的金奖作品《我们到哪里去》就是画我当时生活的芜湖市,表现的是安徽师范大学的大学生。第二幅金奖作品是《家》,那时我刚搬到南京,画中是我夫人在我们新房子的落地窗前远眺长江的风景。第三幅金奖作品是《百年回望》,回望自辛亥革命以来百年中国风雨沧桑的代表建筑总统府,万千感慨!
仅从这3幅跨度很大内容截然不同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我的创作是有感而发的,没有束缚与教条,没有为参加画展而特别准备。创作自己感兴趣的画面,表现自己的喜爱与品质判断。
我们画什么?历代大师都反复向我们证明了,画自己喜欢的。他们的作品折射出的往往是画家自己,是画家的生命与情感历程。比如伦勃朗,即便是别人的订单,也大画特画他特别钟情的兵器与金属的质感,沉迷在自己创造出的画面中。比如夏加尔,一生作品随生命的不同阶段与情绪起伏,呈现出大相径庭的色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