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山水画家周伦鑫给我的最初印象是谦虚、聪慧,说话彬彬有礼,逻辑性强且思维敏捷,但又不乏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后得知伦鑫也是一位“教书匠”,竟与吾辈同行,逐对其凭添了一些亲近感。再往后观了伦鑫的几幅山水画,开始注意起这个“了得”的“后生”了。我是搞版画的,虽也画了几年的国画人物和山水,但对博大精深的中国画也是知其皮毛而已,实不敢对他人之作枉加评论。经不住伦鑫的再三登门求之,感其真诚,就草草弄些文字说说我所认识的周伦鑫和其“山林水墨”。
伦鑫是一个谦虚的年轻人,他崇尚真正有学问的人,尊敬那些在艺术上、思想上高人一筹的人,对真正有才学的人,他更是由衷的敬佩。伦鑫对艺术孜孜以求,勤奋刻苦,据其讲“每天清晨五六点起床,开始伏案习画,以致养成了习惯”。这种勤奋做学问的劲头,在年轻人中实在难能可贵,这种勤奋表现在其山水画作中就是了不得的成绩了。
伦鑫的画作突出一个“散”字,但绝非“散落而无章法”,看似漫不经心中,实则处处讲究。细观其作,成“灵动之气”“闲散之韵”,观者情绪也随之“闲散安逸”下来。伦鑫的斗方小品“味外之旨”,“近而不浮,远而不尽”,情感含蓄,章法讲究。其六尺、丈二大幅也是“情势是欲”,构图平稳、含蓄、不张扬,这实际上就是他谦虚的一种表现。
伦鑫的勤奋还表现在他对自然山水的忠实描写之中,其山水画作处处有“师造化”的痕迹。伦鑫每年带学生进太行写生,给了他亲近山水林间的好机会,在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同时“搜尽奇峰打草稿”。写生使他感受了“有”,获得了“实”,在实际创作中“化实为虚”“化有为无”,表现在作品中更是生活气息浓厚、生动自然、中规中矩、不温不火。
伦鑫把自己关在画室里探索、研究、读书、补气、简单而优闲,这种“漫”不经心的生活方式,着实与其年龄有些不符。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说:“萧条澹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使人浮躁,而伦鑫却“畅游”在“山林水墨” 间,如果没有一个平和的“趣远之心”何能有其如今成绩?
中国文人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讲究的是“含蓄而不张扬”。精神如此,表现在笔墨技法上也如此。伦鑫的山水画作较好地延续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内在精神,其山水画作为我们提供了幽静的心灵遐想空间,这正是伦鑫不断增加自我修养的结果。
伦鑫自幼习画至今已三十余载,得中原厚土之给养,受厚重文化之熏陶,成绩斐然,其画作已初显鲜明个性。有勤奋、刻苦之精神,聪颖、慧灵之天分。后生可畏!必将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