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秋阳正在翻刻中
拓本上的黄庭坚题跋
已完成的部份作品
大河网讯 他虽然在业内知名显赫,但注重厚积薄发,而不被社会公众所熟悉。你或许知道他的书法字体俊朗洒脱,豪迈凝重, 现今的“漯河电视台”“漯河体育馆”“漯河体育场”的台名、馆名、场名,包括《漯河日报》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间的报头也由他书 写。但你所不知道的是,作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他的篆刻艺术刀法圆转、刚柔相济。如今,他计划用一年半的时间,将10年前重金收藏的一套国内十分罕见,距 今约200年多年的苏东坡大书《前后赤壁赋》拓本,翻刻在36块青石之上,为书法爱好者造福万代。
勤学苦练:出生于书香门第
2015年12月26日下午,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温暖的斜照在阳台上,陶秋阳手持锤子和刻刀,聚精会神的在青石板上镌刻。“我先把拓片上字摹绘 到石头上后,在一锤一凿的把字刻出来。”陶秋阳告诉记者:“为了能把拓片原汁原味的翻刻,只能舍弃电动雕刻机,用手工更能刻出苏东坡原书拓笔断意连、钢劲 雄强的艺术风格。”
陶秋阳,今年60岁,源汇区问十乡陶桥村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爷爷曾是私塾先生,人品端方,学识渊博,在附近十里八村非常有名。在爷 爷的熏陶下,包括父亲和他自己,遵循着做好人、写好字的家训,从小就苦练书法。“由于耳濡目染,特别羡慕爷爷、父亲写字的那个潇洒劲,对墨香有着一种说不 出的喜好。”陶秋阳说,自此越发不可自拔。到了中学,就开始进行颜体、柳体和欧体书法的系统临摹。“
1972年高中毕业后,由于是同乡,开始拜申老师为师,吃住在一起,刻苦学习书法以及绘画艺术。”陶秋阳所说的申老师,名叫申进贤,今年已经 78岁了,我市书协原副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我市书画界德高望重的前辈。12月28日,申进贤老师向记者回忆陶秋阳学艺时的感受中,更多的字眼 是“天赋、灵气、有才、聪明、刻苦……”也就是在申老师的引导下,陶秋阳踏上了书画艺术之路。
博采众长:独创自己艺术风格
随着漯河市区划调整以及城区改造,原来的郾城县人民剧院如今已经荡然无存,成为老郾城人的记忆。上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大 院”,郾城剧院业务范围涉及电影放映,会议接待,各文艺团体大型演出等,曾经一度繁华。陶秋阳也就是在此时参加工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不仅书写标语, 还负责剧院的宣传画、布景、海报设计制作,使得自己的绘画和书法艺术得以长足发展。
“中国自古有‘书画同源’之说。”陶秋阳告诉记者,由于他从小练习书法,因此在创作中也十分注重书法、国画、诗词等元素的综合运用,让画面的表 现力更为丰富。1984年,作为艺术人才,陶秋阳调至当时的许昌地区文联协会部工作。协会部日常的工作就是举办书画展览居多,这不仅增长了他的见识,也促 使他要娴熟掌握装裱、篆刻等古老技艺。在这种背景下,他师出名门,相继成为许昌装裱大师胡西芬、开封书法大师王宝贵先生的高足。
采访中,陶秋阳向记者谈起王宝贵老师当年的教诲,至今难忘。作为国内知名的书法名家,王宝贵先生曾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开封市文联主席、 开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尤以篆隶蜚声于书坛。正是在他的指教下,陶秋阳的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博采众长,风格逐渐形成,创作的作品多次参加全省、全国书法 大赛并获奖。此外,他精于装裱艺术,在1988年,晋升为工艺美术师。1989年,陶秋阳回到了家乡,在市中心医院工作至今。
机缘巧合:收藏旷世书法拓本
精于书法、绘画、装裱、篆刻……丰富的艺术文化积累,缔造了陶秋阳个人的收藏传奇。约十年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慧眼识金,在多次的软磨硬泡 之下,从我市一位书画藏友手中,用数万元的高价,将一册国内十分罕见的书法拓本收入囊中。采访当日,陶秋阳向记者展示了这册苏东坡大书《前后赤壁赋》拓 本。这册旧拓本品相完好,白绵纸手拓已经略微发黄,宽60厘米、高45厘米36面宣纸本折页。全册分为苏轼所书写的跋语、《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全文以及大书法家黄庭坚、朱熹等人的题跋。
记者看到这册旧拓本的跋语:“去岁作赤壁赋,未尝轻出以示人。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楷书前赋以寄,后赋笔倦,未写。今日钦之来,持长卷,索大 书二赋,故复走笔。”采访中,陶秋阳告诉记者,从苏轼亲笔所写的跋语中,记载了该作的创作过程:“由于前次钦之使人前来求近文时,只写了前赋而未写后赋, 许以后来再写,故此次钦之来时,东坡乘兴挥毫,完整地书写了前后二赋。”陶秋阳说,据史料记载,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分别创作于元丰五年 (1082)的七月和十月,再度书写这两篇赋作,是苏东坡贬居黄州时书法艺术创作的高峰时期。
“此书,会稽、平原之变也。然徐多肉颜多骨,惟东坡其孰兼之?……学问文章之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间,纵横运用,皆非人意想所及……载观此 卷,肋骨血肉亳发毕备,掀搕蹶逐,神明焕发。虽颜、徐复生,亦当远避三舍”。记者在该作的后面,见到了大文豪家黄庭坚的题跋,他评价说此书从徐浩、颜真卿 变化而出,避其所短,兼其所长。整篇书法作品,顺应着文学作品的脉络,以意牵引,顺势而下,汩汩滔滔,一泻千里,与山石曲折,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此外,朱熹的题跋为:“该作品为行书,近于楷而远于草,法度井然……如灵符弄鬼,非复握管譬拟可以梦见。”
翻刻拓本:恩泽子孙后代
李景新,海南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2014年9月13日,他以《长期隐迹的东坡书法巨制——<苏轼大书前后赤壁赋>考论》为 题发表论文,讲明“大书《前后赤壁赋》本来是一件足以惊世骇俗的苏东坡书法珍品,然而除了宋元时代少数书法家、学术家曾经关注过之外,竟然长期隐迹于民间 而消声于书法界和学术界的视野之外,直到20世纪90年代其拓本出现之后,仍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非常遗憾的事。”
李景新发表个人观点表示,《苏轼大书前后赤壁赋》是继王羲之《兰亭序》之后,又一件文学艺术与书法艺术高度合璧的作品。所谓文学艺术与书法艺术 合璧,须是文学作品和以此文学作品而书写的书法作品同出一人之手,并且二者都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不仅在个人作品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文学史和书法 史上也同样具有重大价值。如果不能达到这个水平,那么即使有人称为合璧之作,那也大约只能是一己之见。在本文研究东坡大书《前后赤壁赋》之前,真正称得上 文学艺术与书法艺术高度合璧的作品,并不多见。“可以论定,大书《前后赤壁赋》乃是苏东坡在黄州创作的书法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堪为苏东坡一生书法 的代表作之一。”
采访中,陶秋阳告诉记者,如今自己幸运的收藏这本拓片,更有责任使这件苏东坡书法的旷世奇作重新在人间焕发它的光彩。考虑到该作的墨本已经失 传,陶秋阳不惜重金购得36块长60厘米、宽45厘米的大青石,准备将苏东坡这一旧拓原汁原味翻刻下来。据了解,由于工作较忙,陶秋阳只能业余时间翻刻拓 片,周曰全天只能完成五六个字,如今已经翻刻4个多月,完成了7块任务量。他计划用一年半时间翻刻完毕。目的是要将这件长期隐迹的巨作推举出来,以引起学 术界和书法界的重视,也希望更多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能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