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动态
  • 艺术名家
  • 经典名作
  • 在线展览
  • 诗词文赋
  • 文史国学
  • 艺术学堂
  • 华夏历史
  • 文娱故事
  • 文房商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艺术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文献书籍

    古籍修复师:故纸堆里修复时光

    信息来源:墨客网  |  阅读次数:2511次  |  更新时间:2019-12-05 11:22:00

      在山东省图书馆五楼的历史文献部修复室里,73岁的古籍“医生”潘美娣正在“坐诊”,今天她的“患者”是清顺治年间文学家丁耀亢批点的《宋诗英华》。

      洗干净手,打开无影灯,戴上老花镜,套上套袖,潘美娣身上仿佛悬挂着一张“请勿打扰”的铭牌,她要开始工作了。

      这是一次跨越300多年的“体检”,古籍一页页纸张像受委屈的孩子般皱着脸,潘美娣耐心抚平,用双手度量它们的“身高体重”,并仔细检查它们的“伤口”,确认“病症”是虫蛀。

      发现一个米粒大小的破洞,潘美娣用毛笔沾着淀粉加水熬成的糨糊,围着洞口抹匀,再用镊子将纸性、厚薄、颜色甚至纹路都一样的纸贴上,用指尖压了两下,确保补得平整牢固,而后,拿起喷壶将弱碱性的水均匀喷洒,再次压平。用左手小指的指甲轻轻一挑,将“手术成功”的这页放到一旁晾干,再拿出下一页。

      眼镜盒是她的工具盒,如果碰到“疑难杂症”,她会从医用的起子、集邮用的扁头夹、沏茶用的普洱刀和珠宝加工用的玛瑙刀中,挑选新的“手术刀”。

      一上午,潘美娣在修书过程中微笑了两次,都是因为检查时发现手上的这页完好无损。

      修书叶、修书衣、装订,这三个步骤在这位国家一级修复师从艺的55年里,不知重复了多少遍,她也早已记不清修好了多少本。如果古籍破损严重,一天只能修一两页,有时还会在修复中吸入霉、灰引起皮肤过敏。幸运的是,这一套四本的《宋诗英华》保存得较好,潘美娣计划一周内修完。

      修完的书平放在桌上,不仔细找根本察觉不到“补丁”的存在。潘美娣坚守一生的“修旧如旧”,让古老的文字、泛黄的纸张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美其美。

      为了传承古籍修复技艺,2009年,潘美娣在山东省图书馆用传统师带徒的方式,从搓纸捻开始,手把手地向10个弟子传授揭、托、补、裁、订等修复技法。“跟潘老师学本领,更学做人。”修复员杨林玫说。

      全国约有5000万册古籍,至少有三分之一要修。潘美娣说:“这辈子修不完,几辈子都修不完,但我一辈子就干这一件事。”

      时间让大量古籍“病”得更厉害,古籍修复师就在和时间赛跑的征程中,用艺术家的妙悟、匠人的手艺和医生的品格,与古籍彼此凝视,互道珍重。

      这位说着上海普通话,银发弯弯的老人家,一米七高,穿着牛仔裤和球鞋,背着帆布包,喜爱香水,早饭总是吃面包喝咖啡,每晚都要捧着平板电脑玩游戏,不过,这是潘美娣的另外一面了。

    走进国博文保院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7.2万部古籍网上免费阅览
    相关动态
    跨越时光的学术丰碑 | 美术史论泰斗俞剑华遗著《中国画理论》出版《故乡记忆画石湫》新书9月28日首发第33届全国书博会在重庆启幕“走进古籍,看见历史”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番茄小说联合征文收官,征集作品超4.8万部《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在甲骨文故乡安阳首发 聚焦“稷下学宫” 历史非虚构作品《稷下先生》在京首发书写不能穷其万一——《故宫的古物之美,绘画风雅》自序山西博物院展出近500册古籍善本《淮阳太昊陵篆刻书法集》正式出版发行新书推荐|孙晓云《安乐铭》“和古籍打交道,我觉得自己很年轻”中国国家版本馆入藏《百年巨匠》纪录片及系列丛书
    书法家推荐
    孙德高张勤沈敏班兵刘恒明张业隆姚丹封忠杰张宏宇陈宝安
    画家推荐
    王长平张世泰宋一平安君康郑光旭陈晋渔安丽彬聂华明孙忠彪武师宇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