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马
            
            正文:
  
  1
  
  
  溪旁开遍了红花,
  天边染上了春霞,
  我的心里燃起火焰,
  我悄悄地走到她的窗前。
  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初眠,
  你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
  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
  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
  
  在那时,年代真荒远,
  路上少行车,水上不见船,
  在那荒远的岁月里,
  有多少苍凉的情感。
  是一个可怜的少女,
  没有母亲,父亲又远离,
  临行的时候嘱咐她:
  “好好耕种着这几亩田地!”
  
  旁边一匹白色的骏马,
  父亲眼望着女儿,手指着它,
  “它会驯良地帮助你犁地,
  它是你忠实的伴侣。”
  女儿不懂得什么是别离,
  不知父亲往天涯,还是海际。
  依旧是风风雨雨,
  可是田园呀,一天比一天荒寂。
  
  “父亲呀,你几时才能够回来?
  别离真象是汪洋的大海;
  马,你可能渡我到海的那边,
  去寻找父亲的笑脸?”
  她望着眼前的衰花枯叶,
  轻抚着骏马的鬃毛,
  “如果有一个亲爱的青年,
  他必定肯为我到处去寻找!”
  
  她的心里这样想,
  天边浮着将落的太阳,
  好像有一个含笑的青年,
  在她的面前荡漾。
  忽然一声响亮的嘶鸣,
  把她的痴梦惊醒;
  骏马已经投入远远的平芜,
  同时也消逝了她面前的幻影!
  
  
  2
  
  
  温暖的柳絮成团,
  彩色的蝴蝶翩翩,
  我心里正燃烧着火焰,
  我悄悄地走到她的窗前。
  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三眠,
  你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
  只要你听着我的回声落了泪,
  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
  
  荆棘生遍了她的田园,
  烦闷占据了她的日夜,
  在她那寂静的窗前,
  只叫着喳喳的麻雀。
  一天又靠着窗儿发呆,
  路上远远地起了尘埃;
  (她早已不做这个梦了,
  这个梦早已在她的梦外。)
  
  现在啊,远远地起了尘埃,
  骏马找到了父亲归来;
  父亲骑在骏马的背上,
  马的嘶鸣变成和谐的歌唱。
  父亲吻着女儿的鬓边,
  女儿拂着父亲的征尘,
  马却跪在地的身边,
  止不住全身的汗水淋淋。
  
  父亲象宁静的大海,
  她正如莹晶的明月,
  月投入海的深怀,
  净化了这烦闷的世界。
  只是马跪在她的床边,
  整夜地涕泪涟涟,
  目光好像明灯两盏,
  “姑娘啊,我为你走遍了天边!”
  
  她拍着马头向它说,
  “快快地去到田里犁地!
  你不要这样癫痴,
  提防着父亲要杀掉了你。”
  它一些儿鲜草也不咽,
  半瓢儿清水也不饮,
  不是向着她的面庞长叹,
  就是昏昏地在她的身边睡寝。
  
  
  3
  
  
  黄色的蘼芜已经调残
  到处飞翔黑衣的海燕
  我的心里还燃着余焰,
  我悄悄地走到她的窗前。
  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织茧,
  你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
  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
  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
  
  空空旷旷的黑夜里,
  窗外是狂风暴雨;
  壁上悬挂着一张马皮,
  这是她唯一的伴侣。
  “亲爱的父亲,你今夜
  又流浪在哪里?
  你把这匹骏马杀掉了,
  我又是凄凉,又是恐惧!
  
  “亲爱的父亲,
  电光闪,雷声响,
  你丢下了你的女儿,
  又是恐惧,又是凄凉!”
  “亲爱的姑娘,
  你不要凄凉,不要恐惧!
  我愿生生世世保护你,
  保护你的身体!”
  
  马皮里发出沉重的语声,
  她的心儿怦怦,发儿悚悚;
  电光射透了她的全身,
  皮又随着雷声闪动。
  随着风声哀诉,
  伴着雨滴悲啼,
  “我生生世世地保护你,
  只要你好好地睡去!”
  
  一瞬间是个青年的幻影,
  一瞬间是那骏马的狂奔:
  在大地将要崩溃的一瞬,
  马皮紧紧裹住了她的全身!
  姑娘啊,我的歌儿还没有咱完,
  可是我的琴弦已断;
  我惴惴地坐在你的窗前,
  要唱完最后的一段:
  一霎时风雨都停住,
  皓月收束了雷和电;
  马皮裹住了她的身体,
  月光中变成了雪白的蚕茧!
  — —1925
译文赏析:
作者介绍:
冯至,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1923年夏参加林如稷等在上海主办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浅草社停止活动,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另组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出版的诗集有《昨日之歌》(1927)、《北游及其他》(1929)、《十四行集》(1942)、《冯至诗选》(1980)等。其他作品有散文集《东欧杂记》(1951)、传记《杜甫传》(1952)、译作集《海涅诗选》(1956)、诗集《西郊集》(1958)、诗集《十年诗抄》(1959)、论文集《诗与遗产》(1963)、译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978)等。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宇慧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