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神仙卷
此图为白描人物长卷(292cm×30cm,绢本水墨),现藏于在徐悲鸿纪念馆。
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是我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传世之作,代表了我国唐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堪与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比肩。
吴道子一生作画极多,但大多数已湮灭,幸存的《八十七神仙卷》便成为屈指可数的中国古代重要艺术巨作中的一件。这一长卷之所以能穿越千年重现世人面前,美术大师徐悲鸿的功不可没。徐悲鸿与这件国宝的故事曲折传奇,失而复得,将其视作是自己的生命,甚至为筹集购此画的资金累得住了院。
1937年5月,徐悲鸿到香港举办画展。一天,作家许地山介绍他去看一位德国外交官夫人收藏的四箱中国字画。当他看到第三箱的一幅人物白描长卷时,不由眼前一亮。用手头仅有的一万元现金再加上自己的7幅作品,购下了这幅画。
这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佚名,深褐色绢面上描绘了87位列队行进的神仙,造型优美,将天王、神将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使整幅作品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
全幅作品没有着任何颜色、没有任何款识,但徐悲鸿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出于唐代名家之手的艺术绝品。徐悲鸿将其定名为《八十七神仙卷》,并亲手将一方刻有“悲鸿生命”四个字的印章,小心地打印在画面上,从此朝夕不离左右,视为铭心绝品。
1937年春,徐悲鸿返回南京。恰巧张大千由北平来南京筹备全国美展事宜,此时,黄君璧、谢稚柳等人也在南京,他们把酒畅饮,张大千、谢稚柳等人还前往徐悲鸿的住处观看了《八十七神仙卷》。
张大千见卷后大吃一惊,叹为观止,称这幅当时国内唯一见到的唐代人物画卷有“吴带当风”之感,认为可能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的粉本。对于张大千的这一判断,谢稚柳等人也表示赞同。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入侵新加坡。此时正在新加坡举办画展、呼吁抗日的徐悲鸿立即将部分珍贵展品秘密隐藏起来,只携带了《八十七神仙卷》及少量展品,撤离了新加坡。
1942年,当徐悲鸿辗转回到云南昆明,当年5月,徐悲鸿到昆明举办劳军画展。当时昆明虽然未遭沦陷,但敌人的轰炸机却天天光临,人们每天都要几次钻防空洞。 5月10日,空袭警报响起,他同大家一起跑进了防空洞。当警报解除,回到住地,却发现有人趁乱撬开了寓所门锁,将他珍藏的《八十七神仙卷》和其它三十余幅画盗走!徐悲鸿面色骤然煞白,昏倒在地。
正当徐悲鸿以为《八十七神仙卷》可能就此遗失、认定此生再也见不到它了的时候,1944年夏,徐悲鸿收到一封从成都寄来的信,写信的是徐悲鸿曾经教过的一个女学生卢荫寰,她告诉老师,她在成都见到了《八十七神仙卷》。原来,几年前徐悲鸿在当年授课时,曾把自己珍藏的《八十七神仙卷》拍成照片,带到教室给学生们讲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自己得到这幅珍品的经过,让学生们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