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关书画的各种协会、组织名头繁多,并不少见。可是基层老年人凭着热情和爱好,自发集合起来成立书画研究会,在我市还不多见。近日记者了解到,位于东江边的惠城区横沥镇就有这样一个老年书画研究会,老人们不仅在一起学习书法和绘画,还免费教授学生,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虽然成立刚刚半年,却已经举办了3次主题展览,让这个山区的乡镇弥漫墨香。
研究会成立之初会员很多是请来的
近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横沥镇老年书画研究会,几间房间内全挂满了书画作品。一间书画室是老年人用的,悬挂的也是老年人的作品;另一间主要是学生的,暑假期间,研究会还担任着教授学生的重任。在老人使用的书画室内,记者看到一位老人正在根据一些书法和绘画,向大家讲解这些书画的优缺点。“你看,这幅书法的作者基本功很扎实,横撇竖捺都很准确,用笔有力。但是布局不是很好,笔画少的字,写得小点更漂亮。”一旁的老人非常用心地听着,有的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气氛很活跃。
正在为大家讲解的是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张毓棠,今年70岁了,是一位退休教师。他告诉记者,书画研究会于今年5月成立,横沥镇政府还给大家提供了场地,就是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不过,研究会成立之初,有很多困难。“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我也学习刘备,三番五次请一些对书画有兴趣的人加入。可很多人不愿意,我也没有办法,原计划发展15个人,结果只有10个人。”张毓棠说。
经常结合时事举办主题展览
人数少不要紧,可以继续发展,如何开展活动才是最关键的。老人们又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就是缺少活动经费。研究会既然成立了,就要运作,让老人们在这个组织里有所收获。可研究会使用的笔墨纸砚,都是要花钱的。为此,横沥镇政府拨了经费,一些社会爱心人士也给予了帮助。开始是一个月有两次笔会,大家在一起写字作画,张毓棠负责点评。后来老人们觉得一个月两节课太少了,改成了3节课。现在老人们每月6日、16日、26日3天到研究会参加笔会,最初购买的笔墨纸砚还没有用完。
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老人们的创作热情。虽然研究会成立不久,他们一直没有闲着,经常结合时事进行主题创作。无论是建党90周年,还是毛泽东逝世35周年,还是建国62周年,老人们都凭借一腔热情,创作了很多作品,不仅提高了创作水平,也表现了他们心系国家的拳拳之心。记者看到,张毓棠画的喜鹊梅花,寓意祖国喜事、好事不断;会员周佛招画的北京天安门,表达了对首都的敬仰;会员张国辉画的大树,寄寓了希望祖国更加强大的心情……虽然这些书画很多还很不成熟,但表达的爱国之情质朴而热烈,让人难以忘怀。
会员找到新的生活乐趣
采访当天,周佛招和张国辉也在场,他们退休前都是服装销售个体户。当时听说成立书画研究会,两人毫不犹豫就加入了。周佛招说,自己年轻时在生产队画过画,但是已经30多年没有握过画笔了,这次能够重新执起画笔,让他非常兴奋,感觉又找到了新的生活乐趣。周佛招说话的时候,还有人打趣他说:“以前他都是在家做饭的,现在一边做饭,一边画画,已经是画痴了。”
张国辉是周佛招推荐到研究会的,他也喜欢书法和画画,但是刚加入研究会时尚未入门。在研究会学了几个月,书法和绘画水平都提高了,这更增强了他继续学下去的决心。“现在我们的研究会有一定影响力了,水口街道也有老年人想加入。”张毓棠开心地说。
81岁老人义务做教师,风雨无阻
据了解,研究会的老人不仅自己学习书画,还义务教学生。老年书画研究会隶属于当地关工委,今年暑假,他们招了第一批学生,都是免费来学习的。张毓棠说,每次他给孩子们上课,他都会让孩子读一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他认为,学习知识首先要塑造品德,只有好的品德,才能让才华得到升华。记者看到,一间书画室的墙上就张贴着《少年中国说》的具体内容,张毓棠就像给小孩子讲课一样,也给记者讲起了这篇文章的思想主旨。
今年已经81岁高龄的李光畔是研究会会员中最年长的一位,他学习认真,进步很快,今年暑假期间,他也担任起了书法老师,风雨无阻,每次都准时到位。记者在书画室内看到了李光畔老人的几幅书法作品,下笔苍劲有力,基本功扎实,特别是他的小楷端正工整,可见老人用功之深。“虽然我们会员的书画水平总体还很一般,但是我们希望在横沥这座老镇营造浓厚的书画氛围,让居民们享受艺术带给生活的改变。”张毓棠说。